花蛤
我家大宝是个小吃货,不仅能吃,而且会吃。自从上次在外面,尝到美味的花蛤,便记住了。陪我一起在菜市场看到花蛤,说啥也不走了,嘴里一直念叨“买贝壳,买贝壳。”也不管他老妈会不会做,我是内地人,不擅煮海鲜。
卖海鲜的老板倒很热心,“孩子喜欢吃,就买点嘛。不麻烦,回去随便炒炒就可以了。”好吧,回去学一学,儿子喜欢,我早晚是要学的。
因为晚上才煮,老板娘给我挑比较好的,然后临走时给了一点盐,还告诉我,家里炒菜的盐不行,泡着会死,得用海盐。难怪,我上次弄的都死了,做出来的味道不好。
按照吩咐,回家弄了点水,把盐放进去,花蛤泡着,放在厨房的地上,没再管它。午休过后,看到厨房地上有一些水,以为是大宝偷偷跑进来玩水了,孩子贪玩,对贝壳的兴趣可能玩大于吃,便也没有责问他,只是把地擦干净。
等做晚饭的时候,发现地上又有一些水,我要说了,“大宝,你是不是来厨房玩贝壳了?”“没有啊。”“没有吗?”大宝一般是不会撒谎的,心想这贝壳还会像鱼一样蹦跶不成?
我扭过头去切菜,感到脚上时不时有水,星星点点,凉凉的,我蹲下来,认真观察起这盆安静的生物来。
买回来时,贝壳都是闭上的,静置了几个小时,它们伸展开来,活动活动。壳张开,头伸的很长,前面有两个极小的触角,和一个圆圆的,大大的嘴,伸出的部分像一根软管,可随意扭曲。而地上和我脚上的水,都是从这个圆孔中喷出来的,它能喷出二三十厘米远,像没带针头的注射器,只是力度稍弱。它的呼吸,摄食,排泄也都由此处,喷水可能就是在一吸一喷中,把这三项活动一起做了。
我一直以为贝壳是不会移动的,只能靠外力送到哪就是哪,被动地等待食物自动送上门。原来并非如此,它们凭借自己身体不同的伸展方位,也可以挪动位置,虽然不像鱼儿那么快,但至少也可换个地方吃食。我晃动一下盆,它们慢慢地都缩了回去,把两边的壳盖上。
花蛤的颜色和花纹各不相同。颜色较深的呈黑褐色,浅一点的是黄褐色,还有一些白色透着的点蓝,泛的淡淡的光泽,而有的则是纯白色。壳上的花纹也千奇百态,有的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白色斑点,有的花纹由壳顶散开,呈放射状,也有的像树根错乱没有规则,有的像心电图,高高低低,一排一排。总之,谁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两个。
我在网上找到最简单的做法,花蛤洗净,锅中放油,葱姜蒜爆香,花蛤下锅爆炒,待全部张开,盖上盖儿焖一会儿,熟了,开锅,很香。其实,我更喜欢吃辣的,更有味道,但这是小朋友们点的菜,只能清淡点。
晚上舅舅把每一个贝壳都编上不同的名字,连吃带玩,小朋友和大朋友们都不宜乐乎。
365日写作挑战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