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观——顺其自然

2023-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laurawu

毫不夸张,我应该是身边接触过的所有家长里最放羊的一个。

两个孩子如今一个16岁(男孩儿),一个12岁半(女孩儿),我不仅从来没给孩子报过任何补习班;也没自作主张地送孩子去学钢琴课或其他乐器;儿子从高中开始拥有自己的手机,女儿就更早,初中就开始有了,除了晚上睡觉前上交充电外,其他时间完全由他们自己保管;游戏随便打,从不掐表看钟,前提是必须自己完成功课(时间自己安排)……

对于他们自己选择的兴趣班,由他们自己决定要坚持还是放弃,我只给建议,绝不强求。比如老大二年级开始下Chess(国际象棋),四年级(10岁)时取得了北卡州三角区该年龄组的第二名,个人积分已经过千,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然后他宣布再也不参加比赛了,我当然觉得可惜,也尝试过说服他继续,但没有成功,他坚持Chess只是个阶段性的兴趣爱好,玩玩可以,但是不要再去比赛了,既然他已经下定决心,我也就不再干涉了。

就连华裔的孩子几乎都必须去上的中文课,我也没有强求。只是在我自己去中文学校教课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们跟着上了一段时间,我一离开中文学校,他们也立即放弃了。也不是没有遗憾的,只是在海外学中文,确实是太难了。家长必得有一颗超级强大的心脏敢于承担和孩子关系恶化的风险,更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每天和孩子较劲,这些条件我一样也不具备,所以只得放弃。也许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事情,毕竟他们慢慢长大以后,我只能用蹩脚的英文和他们沟通,效果可想而知。更遗憾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也就无缘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是那些被逼着学了7-8年中文的孩子,最后如家长所愿考过了中文AP(一般是在高一),考完试后一样很快就把中文忘的一干二净,别以为这些孩子都是学渣,就连我采访过的多个考上藤校的牛蛙也一个样。真正能把中文学好的孩子绝不是家长逼出来的,而是自己有语言天赋,虽然在一开始没被挖掘出来的阶段,可能被家长push了一下,但是很快发觉自己比别人学的快学的好,在各种中文大小比赛里频频拿奖,于是激发了兴趣,开始自主学习,然后成了学中文的佼佼者(比如我们70后都很熟悉的国际友人“大山”)。这就属于老天爷赏饭吃一类。

也没什么好羡慕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十分笃定地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这样的天赋,只是看家长是否能帮孩子挖掘出来而已。

女儿上中学后,选修课自己选择了参加年级乐队(Band),选择乐器的时候选了长号,实在是很不符合我的喜好,音乐细胞是我们这个家族里最缺乏的,我十分怀疑她能否学的来。而且就算是玩玩儿,干嘛不选笛子、单簧管、黑管、萨克斯这些能耍酷拉风的乐器,选个声如破锣的长号,多没意思,但是人家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选择,那只好由她去。如果人家不仅坚持下来了,还学的有模有样,到了7年级有孩子退出了乐队,有孩子改了别的乐器,原来6年级的一大排的长号手到了7年级只剩下4个,女儿是其中一个。女儿曾经说过,她十分感谢我当时没有像别的家长一样逼着孩子去选家长认可的乐器,否则她一定无法坚持下来。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