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科目二那么简单,一两次还没过的人真是废物!
……
“我当时四个科目都是一次过。”
“哦,厉害厉害,有些人科目二考了四五次还没过呢。”
“卧槽,还有这样的,科目二那么简单,一两次还没过的人真是废物!”
“嗯,是啊,是啊,挺简单的。”
“你考了几次?”
“三次。”
“额……”
以上是一个朋友在我偶然提及我在考驾照时与我的对话。当我讪讪地说出那句“嗯,是啊,是啊,挺简单的。”我就知道接下来将进入一段尬聊,即使我也想做一个虚荣且圆滑的人,跟着附和,然后说“真巧,我也是一次过。”但是,有时候偶尔承认自己废物,也没什么不好。
我是2017年9月报的驾校,直到2018年4月才考下科目二。我也很荣幸地刷新了我一家子驾考战线的时长,啪啪啪打脸我曾经的豪言“有些老爷爷老奶奶,都五六十了,两三个月就拿了本儿,我一个大小伙子,肯定没问题,瞧着吧,都一次过!”
我一个大小伙子,一个大学生,我给社会丢脸了,我科目一考了两次,戏剧性地前一次两个机会都89分,差一分通过。科目二考了三次,前两次四个机会都挂在倒车入库。做人,我就是这么任性(捂脸)。
在没有通过科目二之前我曾经不知多少次想象:我要是考过了,那将会是怎样一种喜悦,可能比高考完被名校录取还让我欢呼雀跃,但事实也仅仅是在考完通过之后,一瞬间的愉悦,然后突然变得平淡,似乎这一切都那么的理所应当。
在攀登人生这座高峰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踩着遍地荆棘,孤独却又执着地前行,鲜血和汗水使我们疲惫、沮丧却又燃起不甘的、奋斗的熊熊烈火。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或许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在这段路程中,至少我们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不顾一切地为之倾尽全力,人生的价值难以用某种事物的等价来衡量,真正的有意义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在我学车的过程中,我的教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虽然刚开始有些反感他,但是后面对他确实很感激。他是一个矮瘦的中年男子,第一次教我的时候,或许是觉得我是个大学生,还比较客套,慢慢地就和网传的很多教练大佬一样开始了各种打击和投来鄙视的眼神。现在想来,我真是足实地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毕竟承受了这许多年以来打击的总和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属于那种要强且完美主义的人,每件事都力求做到最好,厚脸皮地说,从小就属于那种邻居家的孩子,一般很少受人批评,所以自尊心比较强。但是慢慢地,我学会了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诸多缺点,享受别人对我的奚落并聊以自黑,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进步并真正感到轻松惬意。
我诚以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刻意地去培养自己幽默风趣,随和友善的性格,经得起批评,学会包容别人。这偌大世间或许冷漠,但如若每个人都能与人为善,这个世界才能被温暖所包围。
学会包容别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个领域中的人很容易用一种高傲的姿态对待另一个领域中的人,因为不同领域的差异性,使一个在此领域的“精英”在其他领域可能就是一个“弱智”,但是作为“精英”的我们,也许是为了找回作为“弱智”被“精英”鄙夷、嘲笑时的羞辱和愤怒,而对另一个领域的“弱智”极尽嘲笑和奚落。如果一个社会陷入如此循环怪圈,那可真是滑稽可悲。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看到“顾客就是上帝”、“我们提供最好的服务”之类的标语,但那仅仅是建立一个相对平等且各取所需实难分割的利益共同体之上的,在一个不那么平等的交易体系中,我们就会看到一种别样的委曲求全。就像驾校的前台服务员,深知你不会轻易“退货”,所以当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多问两遍,你得到的很多时候是冷脸和不悦,这是社会普遍现象的缩影。
有求于人,作为每个人这一生时常需要经历的境地,总是会以自我人格的不完整和降低去迎合他人以求得最终有利于自我的结果。我相信很多人在办理某种业务的过程中奔波于各种服务台之间,一定遇到过如同欠他钱一样的脸色和嘲笑的语气,只是我们活得太累了,也活得麻木了,对这些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在考第一次科目二之前,因为有消息称,驾考新规将要施行,所以可能导致我考试的车型和平时所练的车型不同,以及有一些项目的要求将会有所改变。彼时摆在我面前的现实就是我必须在某个紧促的时间段内通过考试,不然接下来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后果,当时的我是这样强烈地认为的。
首先肯定会被教练骂,其次肯定要被爸妈、同学、朋友嘲笑,再者,我的各类计划将会被打乱,生活节奏也将随着改变,随之而来的几个月寒假可能会将所学遗忘许多,而驾考新规又将施行,还要花更多时间和金钱再重新开始一些项目的练习等等,在我的想象中重复着,一遍又一遍,心里阵阵失落。一种强烈渴望求得某种必胜结果的心理状态也间接导致了在之后的考试中我紧张到进行每个项目手心都在冒汗。
但是等真正考下来,挂了。突然间好像释然了,一切似乎也没有那么令人难以接受。
去办完所有补考手续之后,给教练发了信息,教练只回复了一个“哦。”
给爸妈打了电话,爸妈也只是安慰几句,“没事,重新考就是了。”
给一个同学说“老夫科目二挂了。”同学也只是“哈哈哈哈,卧槽,这么厉害的吗。”
遇到一起学车的朋友,默契的相互问一句“过了吗?”“没有。”“我也没有,哈哈哈哈。”
回学校重新做了自己学习生活计划表,又开始忙碌的一天又一天,生活如常,似乎改变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44930/2707fbac12417c10.jpg)
有些路,在我们未走之前,总是小心翼翼地,恐惧、失落、迷茫、提心吊胆,想着如果我在这条路上走错了、失败了该怎么办,似乎人生只有这样一种选择,但其实当你走过来了,哪怕途中走了诸多歧路,无论结果如何,似乎都变得并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那些要死要活的情感也变得苍白无力。生活总得继续,问题总要解决。这就是人生,有着很多很多的境遇,很多很多的结果,做出不同的选择,走不同的路,经历不一样的风景。
在第一次考科目二等待上车的过程中,我目睹了通过者的欢呼雀跃,那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一蹦一跳地打着电话,可能在给男朋友报告通过的喜讯;未通过者的垂头丧气,那个四十几岁的妇女,满脸愁容,头耷拉着,仿若灵魂抽离后躯体在风中不由自主地摇摆。
人生总是如此奇妙,成功的人欢呼雀跃,失败的人垂头丧气,但是这个世界从来不相信眼泪,它只为强者或者幸运者敞开成功的大门,如果你做不了那个幸运者,那么请你强迫自己成为强者。
科目二的诀窍其实就是慢和稳,虽然在学车的过程中教练不厌其烦地灌输这样的理念,很多次。但是急性子的我总是容易在熟悉了每一个项目后,特别是在某次用快车速完美地完成了某个项目之后,就产生了一种自己已经近乎于老司机的错觉。年轻气盛在某种意义上总是代表着浮躁、不稳当。
这种浮躁,使我天真地以为别人口中所言“科目一很简单,随便看两眼就能过”是可以奉为圭臬的经验宝典,盲目自信使我真的就随便瞄了两眼书,做了两遍真题模拟及格后,就飘飘然以为胜券在握,但天道酬勤永远不是一句虚言。
已经在某个领域成功的人总是会在成为“大师”之后,夸大地、不切实际地、令人相信地描述自己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或艰难无比或超级容易的经历,以一种过来者的姿态慷慨激昂地向你输送他们所谓的经验之谈,以获得一种貌似被人尊崇的精神上虚荣的愉悦,却闭口不谈自己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窘迫和苦痛。
就像那些口口声声说着“科目一很简单,随便看两眼就能过”的人从来不会告诉你,他自己看了多少书,刷了多少遍题。因为身边人都说超级简单,如果我说我觉得不简单,付出了很多,别人会怎么看我?这就是人的劣根性之一,让人觉得可笑,但又感同身受,并时常将自己置身于其中不可自拔。
在经过一系列波折后,开始了第二次考试,依然挂了,但已经没有第一次那样复杂的感觉,变得云淡风轻。
第三次,在考试前几天回想了一下每一个项目的考试流程,突然间豁然开朗,开始反问自己:“重要的就是那么几个点位,而你从来不曾好好思考过,你是不是傻?”“既然每次都是因为车速过快,你为什么不慢一点,稳一点?”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我对一切成竹在胸,最终满分通过。
我逐渐开始学会享受一个“慢”的过程,经历求而不得,努力过后依然失败的磨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味。“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悟道的精髓。
每一个人在完成某件事情的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时间有长有短,根据每个人对事物体悟的深浅而有所差异。但更多的时候,那个“点”总是深藏在最明显的地方,却很容易被我们所忽略,本来只要找到那个“点”,我们就可以得到突破提升,但是总是要在一波三折之后,才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醒悟,佛家将之称为“开悟”,而这个“开悟”总要根据一个人在生活中的阅历和见识的丰富提高,看事物的角度和经验的改变提升,才能终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进取、向前迈进。”所谓“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学会感谢人生的每一块绊脚石,它终将使你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