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东江边上的龙母庙

2024-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昇夫

那天,访了普济桥、江倩墓后,顺着那条小路往江边骑去。

说是小路,因为僻静,又是沙土路,实则路宽可以通行一辆小车。经几处房屋,绕过一个弯,一条山路直通往江边的方向。路两边草木丛生,芒草抽穗,让我感觉像是走在家乡初秋的山间。山中传来“哦,哦,哦”的鸟叫声,显得四下更加的幽静。

很快到了路的尽头,右手有处无人迹门闭的房屋,再走过去,依山见有窄窄的台阶向上。第一反应以为是上山的道路,正想登山远望哩。抬头看去,竟有一座庙。“蹬蹬蹬”,几步就来到庙前。定睛一看,庙门头上写着“龙母庙”,门联曰:龙德于今逢盛世,母仪从此镇山河。

白沙堆龙母庙

原想来江边看看,竟不知此处有座龙母庙。庙存于此,显得很冷寂。像是久别的故乡,荒草连天中房舍仍矗立在原来的地方,只是,人都远走高飞了。我有点惊讶!

庙门前有一个不大的场院,左边有一个半密闭燃烧炉,中间案炉则修在院墙一体上。案炉崖下,即是流经不息的东江。

进入庙内,连头门二进,一天井。

首先注意到,一进门左侧壁角有一神位。神位有一香炉,香炉旁供的不知是什么神仙?他的威严神貌一下子吸引了我。雕塑细致,神态如栩。两只杏眼圆睁,吊眉上翘,长长的八字须,连着茂密的黑髯。一身重甲。左手握钢锏,钢锏折断放置在左膝上,右手高举成拳状,细看原也握着钢锏,只是钢锏不知去向。身座下是一只“麒麟”,威风凛凛,神勇非凡。

他的神态气势,像是刚刚经历了又一次护法救民,进行过一场殊死搏斗凯旋归来,那对折断的钢锏就是明证。即便折了钢锏,回来仍忠守在庙门内侧。

庙内骑龙龟的护佑神

后请教一师傅,他说这位“骑的是龙龟,是龙的九子之一。主保风调雨顺,护卫一方的神。”

殿正中供奉的是龙母娘娘。龙母娘娘宝座前有联:龙威浩法除邪气,母德慈航渡善人。左侧供的是财神,右侧供的是龙王。龙母娘娘右手握龙杖,端座威仪,让我想到妈祖,妈祖即天后,惠州等地区广泛盛奉的神仙,也是司管一方海域的水神。

由庙出来,望望大江,下台阶数步,欲近水边去看看。发现台阶下的脚地上置有一“神龛”。两边刻有神像,左右侧面刻“加持文”,龛脚两边又各有一神像。龛前置香炉。龛左侧立一柱,竖刻“南无阿弥陀佛”。中间置有地藏王菩萨神像。小小的神位,即使是现代雕刻,精细难得,可见置者的用心。

仍向师傅请教:庙院外山门前置一神位何意?师傅说,是“护法神,巡视庙周边安全,专职防妖驱邪的神”。

我原对龙母娘娘并不了解,这个龙母庙修得也平常,但门内侧角壁上的骑龙龟的神,和山门外台阶下用心布置的神龛,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好感。这也是我想写本文的起因。

庙外台阶下的“神龛”神位

从庙内天井处的捐赠墙上了解到,此龙母庙1960年被拆,现重建于1993年。网上说的是:毁于文革,重建于九十年代。

下到江边来,浅岸搁一只大船。绕过前面一间“小屋”,有舷板可上大船。大船四分之三是一面甲板,无栏。船头置驾驶舱。形如运输的拖船。看样子是废弃了,不知何人停于何时?

坐在船头甲板上,江风拂来,凉爽舒适,一扫我心中郁闷不快。放眼望去,青山隐隐,楼舍点点,一江东驰,天地无尽。此时此刻,僻静之隅,独自一人,自在无比。想到身后浮世累累,顿有所悟,即发一条朋友圈:“愿顺水而去,不在所踪”。意思是,愿意乘船随风顺流而去,不在乎到什么地方都好。我知道,大路千千万,都是相通的,犹如一条道。那么,水路也一样,也是相通的。从这里可以到珠江,到大海,到太平洋。且沿途有无数港湾,山头,哪里不可歇呢!

回来后,从网上了解到,白沙堆龙母庙旁原有一古渡:横水渡码头。这是当然的。当年,徐时进修普济桥,过桥渡江,渡口大概就在此地。

只是,没有发现古码头的痕迹。据了解,已被淹没于江中。那么,今大船位置,大可能是古码头旧址的所在。

这下,古码头与龙母庙自然联系起来。

据了解,在过去,水上人家(惠州人俗称“艇家仔”)受陆上居民歧视,不准在岸上建房居住。他们常年终日生活在船上,飘泊在江河水面上以船为家,摸虾摸蚬打鱼谋生,风里雨里,凶险无常。于是,在船尾设龙王龙母神位,晨昏一柱香,祈求顺利平安。在码头岸边修龙母庙,同心同理。

由白沙堆龙母庙想到平潭新圩古渡旁的灵湖神庙,灵湖神庙修建的起意与龙母庙大抵相同,供的则是汉朝马援元帅,被称为伏波将军。灵湖神庙也是重建于1993年。

据此可断,先有古码头,后有龙母庙。白沙堆古码头今不见踪影,龙母庙仍在,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不过,当年因渡口在,人来人往,香火旺盛。现在,人迹罕至,龙母庙安静如常日,也可谓功成身退。

祈平安健康!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龙母庙内 龙母庙前望大江 大船 此处大概是古渡“横水渡码头”旧址位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