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行知致敬疗&愈:叙事或声音,咱一起。

散文丨文字在叶脉里呼吸

2025-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从容小主

作者/从容小主

新城菜园的晨露还没褪尽时,我的红色双拎口袋里已装满水灵灵的苦菜叶片。蹲身挖苦菜的姿势像极了伏案写作,泥土里突然冒出的野韭菜,总让我想起文档里跳出来的灵感——那些不需要播种就可以生长的故事,此刻正在小区韵园的杏树下静静发酵时光。

十九年光阴足以让孩童长成揣着行李箱远行的青年。送走儿子的那个清晨,我在他空荡荡的书柜深处发现儿子中考作文,《我的妈妈是一名长篇小说作家》,里面有中年美少女陪伴少年的辛酸,也有母亲写作状态对他的影响。里面有感恩,也有不解。原来文字早在我不知道的时辰里生了根须,顺着瓷砖缝隙爬满了整个家。

文学院的雏形是个被雪藏的文件传输群。2023年某个昏暗雪夜,我在群里问“谁能陪我在文字的世界走下去?”当时远在海南的椰岛晓露扔出了“从容小主文学院”几个大字。从创建到队伍势头不可挡,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而从容小主借着这个势头,闭关一个月的时间,写就一本《从小白到长篇小说作家》文学院的教材。文学院的教材还没有启动呢,有许多队员,就已经被绞进生活的漩涡,再也无法回到文字的路上。而更多的人,用观察之眼,学会了用语音转换文字写作,把系列文和长篇小说写得有声有色。1千天800字打卡群,前无古人,后也难有领队,在2025年10月,将完成第一个1千天不间断打卡。谁说打卡没用,谁说日更文毫无意义?说的人是因为无法践行这种存在罢了。这个文学院的人才来自于各行各业,人们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字创造生活。这些文字像蒲公英种子粘在彼此衣襟上,渐渐聚成松散的写作部落。我们不谈技法,只交换紫藤花期与晚霞色谱,如同候鸟凭着本能辨认季风方向。

文字于我始终是种私密的体温。十八年前哄睡拍嗝的深夜里,手机备忘录是盛放疲惫的陶罐;而今在韵园紫藤花架下写作,文档里依然游动着当年那些未成形的叹息。有人问起那一万八千篇未公开的文章,我总指着菜园里层层叠叠的萝卜窖——文字和蔬菜一样,有些要晒成干菜,有些要酿成酸坛,更多的只需埋在土里默默转化养分。

谷雨那日,我在二号菜地发现奇迹。去年秋天随手撒下的南瓜籽,藤蔓竟顺着荒野中的一颗小树攀登树顶,金黄花盏在荒芜中开得放肆。这让我想起群里六十岁的智慧姐姐,她把四十年婆媳记忆写成《生命之歌》,通篇裹挟着奋斗不息味道的意识流。文字从来不是圈养的锦鲤,该是这种野蛮生长的野藤,冷不丁就在砖石泥缝里探出绿脑袋。

暮春的晒背时分最适合天灸。阳光穿透棉麻衬衫,后背穴位与阳光相遇,在健康的路上共同起舞。儿子视频通话时总笑我活成古人,他却不知我正在文档里造飞船——那些被晒得蓬松的文字载着紫苏香气,正在银河系边缘种植新的菜园。小区保洁阿姨偶然瞥见我的屏幕,聊天过后,她开始在手机上悄悄写故事,墩布、扫帚、塑料瓶和旧报纸都成了故事主角。

学生放寒假季来临时,我相信文档字数一定会跳到了与年龄扩大十倍的数字。那时候的我,不准备点击保存,要起身推开纱窗放冷空气进来。在冷热交替中,让字符在显示屏上洇开,化作二十年前婴儿睫毛上的雾珠,化作此刻掠过菜园的喜鹊翅影。

远处快递站的小哥正在用方言韵脚编排取件码,他的手机屏幕在雨幕中明明灭灭,像极了某个正在诞生的大长篇落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