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赌 100 美金我会和丑陋与弱点同行。
这文章可以不叫文章。纯属自己的记事。先提示,文章内容一定很长,也可以选择跳过我开头的闲聊部分,直接看后半部分我推荐的书,和关于人性丑、美、优、弱的故事。
前几天和朋友 A 君吃饭时得知,朋友 A 因为小广告微信删了将近 15 个人。听到得时候不由的一愣,急忙敬了 A 君一杯茶。“感谢宝贝你这一年还没屏蔽我,还能和平的吃饭。”
渐渐的朋友圈成了社交和个人包装的一部分。过去的一年里,我自己也记不清用朋友圈发了多少的广告又记录了多少的故事。总之广告都发的很真诚,没有套路。至于自己的故事,一半真,一半假,社交属性是少不了的。我花了整整 5 分钟才翻出我 2015 年最后一篇朋友圈,这足以证明我有认真的在运营我的朋友圈哈哈。
2017年,赌 100 美金我会和丑陋与弱点同行。说实话已经不太记得但是的寓意了,但现在就一个感觉“真TM的好做作”。不知当时看了谁家的言情小说如此感性。一年后的 12 月 31 日,没有凛冽的寒冬,生活也并没有被社会经验扰乱。
日子没我想象的那么复杂,该见的人会见到,该离开的人离开了,该上班还是得上班,该修完的学分也躲不掉,该和爸妈吵得架还是得吵,该交的房租……..可以晚几天交,因为房东也过节去了。
插图来自网络今年一直想静下来写一写心中的感想,有过好多个想法,最终在飞机上决定将今年最喜欢的一本书以故事的方式分享给大家。《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有时候丑陋的让你无法接受:自卑,自傲,嫉妒,贪婪骄纵。但弱点被曝光,被忠诚的接受后,也许能让个人的魅力更发光发亮。
《人性的弱点》一书最早于 1937 年出版,他的作者戴尔·卡耐基先生在上世纪中叶已经离开人世,但书本却一直对人类社会有长远的影响。在这篇记录里我就不多做内容的详细介绍,更多的是个人故事和感受与书本的结合。
推荐各位闲余之时都可以翻开阅览几段故事。若你先从此书中获得迅速盈利,或者社交的方法,那我劝你还是不要喝下这碗鸡汤了。个人认为阅读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带着真诚,和诚恳的心来学习及反省生活中的不足才有可能去突破。书本里没有教你如何在自己身上实践,但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带到现实中换位思考。
“没有人能够拒绝一心一意的谄媚”----《人性的缺点》pg 41
看到这句话的那一刻就着迷了。这句话里潜在地解剖了多少人性的本质。
1.征服欲
2.自尊感-想要成为重要人士的渴望
3.喜欢被捧得高高的聚焦感–荣耀满足及自重感
作者将这些描述为人性的弱点,一不小心超出了可控制的范围也许就能激发丑陋的行为。但我将这些看做最赤裸裸的人性需求和本质。2016 年这一年,有这么些故事让我深入内心,挖掘自身的渴望及更加冷静的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交流。
人类从内心深处都有成为“重要人物”的渴望 |《人性的弱点》第一章
不可否认,每个人打心底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个有社会地位,被众人所认可的角色。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体现自己的能力其实都是在寻求来自社会,及他人的认同感。这些认同感追踪到深处便是我们所说的“被重视”。这一点尤其能体现在团队建设和公司内部沟通的层面上。
从初中当班长,到高中当社团领队,到大学学生会会长,再到现在自己在市场部门带领一个小分队,每一个阶段,我都在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力。
我曾经是这么想的:
我该如何展现自己的优势,让他们能够信服与我?
我该如何承担黑脸的角色,执行赏罚分明?
我该如何安排他们的工作,吩咐他们做些什么?
说不上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但过去一年,我尝试将作者的思考套在我的工作中,有了另一个方面的感慨。
现在我是这么想的:
·他们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他们需要知道一些什么才能更好的执行工作?
·他们希望从我这得到些什么回复?
为什么这么想?我打个比方吧。许多人常说中国该学习美国 Google 等科技公司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但这其实更取决于公司本身的文化,另一方面就是从领导者到团队之间,公司的核心和故事是否有贯彻的思考。
在 Google 你也能看到,高层员工们总是来得最早,走的最晚。然而程序员们有时在下午2-3点时才背着书包进入办公室。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的道理。高层领导们更理解公司的目标,公司的压力,和自己身上的责任。当领导者将自己和公司紧紧链接在一起的时候,积极性和自主性自然就高了。
真诚待人为先,让对方成为主人公
同样的道理,烦恼如何让员工更主动的去奋斗和工作的主管们,应该反过来想想。
你是否有市场坐下来和你的团队分享和叙述你心中的想法,公司的目标。
人常说女人之间如何从陌生人变朋友无非就是 1)互相交换了秘密 2)遇到了同样的敌人。在日常人与人及团队之间的相处也一样。你不真诚的和别人分享,别人又如何信服与你?别人又如何能够理解你的梦想和你的执着。真诚及透明的分享信息去打动你的团队,让他们理解你的故事,甚至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更主动,更努力。没有一个主人公希望自己的故事是烂尾。
赞美和认可
你说你已经灌了足够多的鸡汤了,怎么还是不见成效?
那我想邀请你来评估一下
1)你向你的员工说“棒”“好极了”“干得不错”等类似词语的几率有多高?
2)你收到员工递上来的方案,发现出现问题退回给员工说“这个不行,再改一下”的几率有多高?
回到我前面说的主题:人天生就有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渴望。然而这个渴望很多时候来自于他人的赞美和认可。
我还记得我大二的时候在一个美国科技初创里做 PR实习的故事。当时我花了一整个晚上给公司写了一份 Twitter 和 Instagram 的运营策划,包含了整整两个月的故事线策划,和话题营销等内容。满怀自豪感,我兴冲冲的给CEO发了一封邮件,附属:“I’ve spent two nights working on this plan, I hope this will be useful. Happy to talk to you about the plan tomorrow.”而那时候我全然忘了早在 两星期前开会的时候,我们的会议纪要里有着重短期内因为资金,转换率和用户匹配的数据问题暂时不考虑在 Instagram 上做活动。
果不其然,第二天CEO找我谈话了。但与其指出我的疏忽,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计划案我看了。能花两天时间做出来这么细节的策划太了不起了。辛苦了!Twitter 的部分我看过了,Sloan 竞赛的 campaign 我很喜欢。事实上你的 campaign 想法都不错。但是有一点我想和你讨论一下。事实上在一个月前我们一同开会的时候,有讨论过 Instagram 上某些 campaign 可能暂时不回去考虑,但我看到你在计划里有这么写。不知道你是否有别的建议呢?”(此处为大致翻译)
事实上,若当时他直接指责,我一定会反驳回去,证明我的plan也许是能行得通的。但CEO这一番话让我静下心来想了一下。我的策划中的确有新意的地方,但可能也需要多家考虑和参考以前的一些会议纪要。
很多时候领导会揪着员工一个错误细节而忘了伙伴们的用心和期待。日积月累下去,许多员工也许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也许甚至会对此份工作丢失信息和热情。辩论和指错在生活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有时候可以聪明一些。着重你“肯定”的部分,让对方能够接受你,更心平气和及冷静的去沟通。
员工希望从工作中获得成长,希望能够理性的分析自己做的好的及做的不好的。然而作为领导的你可以做到给与肯定和信任,至于自我检讨的部分在做到了前两项之后,许多员工也会自己发掘出来。
关于这个“被重视”感,还有一个致命的关键:感恩的心。
用培根四假象观点来看,“人在这是,总是会陷入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乡中。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虚假的感觉,也不愿意接受事实”。
很多时候人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自重感,会活在“自己为中心”的世界里,一切都为自己考虑,一切都认为是别人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现象: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或认为自己委屈,是他人辜负了你。
其实反过来想,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无怨无求的为你付出,甚至你的父母。
社交是平等的,一个人对你付出代表身上总有他希望能够得到的回馈。
你父母无私的对你付出,希望得到的回馈不一定是金钱上的回报,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藉慰。你安全他心安,你出息了他也有荣誉感。
你的团队每天努力工作,甚至可能不求薪水,他要什么?他想追求那份荣誉感,珍惜和你之间的关系,和公司之间的感情。
所以希望自己在2017年,每一次面对困境或者指责他人之前能够冷静的想想:“人家凭什么?”。
插图来自网络反利用人性的弱点,让沟通交流更简单些
其实上述所说的“被尊重”的本质,再延伸就是可怕的人类“自重感”。为什么可怕?因为自重感很多时候操控着我们的理性思维。事实上,我们认为我们自己在理性客观思考的同时,其实早已被自己的自重感过滤了一遍。但这个可怕的“自重感”也有可利用之处,能让社交变得美好。
因为自重感,所以人常在寻求”同情”,寻求“藉慰”。
我拿朋友圈来举例子。如今媒体充斥的时代,我们几乎能在微信朋友圈关注到一个人的生活起居。他住哪里,他吃了什么,他干了什么,甚至有的时候他生了什么病。
有人问过我:“你不觉很可笑么?生病了就自己回家躺着养病就好了。为何打个点滴还要发朋友圈。”来自朋友B君。
我和这个好友也有过一段争执,因为我生病过后他的第一反应是:“你好好休息,但最近别来我这和我一块儿了,怕被传染。”
当时的反应简直是天崩地裂。(特别想找一个微信表情来表现,所以朋友们可以推荐)。当时不明白怎么还会有这种人存在,但后来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不同。也许,气氛的原因更多的是:我自身“寻求同情和安抚”的需求。
我们发朋友圈,或者找朋友牢骚近期的伤心事,其实这些都和身边的人没有什么关系。很多时候你和别人的事情只能你自己解决,就和俗话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但如何利用这个本质呢?其实很简单,你每天都在做也每天都嫩做到:倾听。也许你三姑二姨所讲的八卦与你并没有关系,但少说两句反驳的话并没有坏处。你就听着,不但你没有损失,反而他们更信任你。
你朋友发的很多无聊的朋友圈也许的确没有内容价值,但偶尔看到两三个记住了,再见面的时候提起,能拉进你们的距离,让对方觉得你对他的关心。
现在养成了个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习惯,见一个陌生人之前总会阅览他的朋友圈一下,希望从中了解他/她近期的情况和兴趣爱好。不代表每次都会中标,但也许哪一次记住对方生活中曾抱怨或者提到的关键词,能让对方减少芥蒂,更好的和你沟通呢?
让对方参与进来,让自重感和承诺的一致性产生化学效应
“被骗的人往往都是聪明的”-《人性的弱点》第三章
当人的自重感和承诺一致性碰到一起,对于交际和合作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
自重感在这指的是对个人对自己想法的认可和支持。
承诺一致性在这指的是一个人在承诺或者参与了某件事物或者提出意见时,对之后行为举止潜移默化的改变和影响,以使得后者与前者保持一致性。
许多商人做生意的时候常猜测用户到底喜欢什么?10次里面能有几次是猜中的呢?李叫兽近期被百度收购之后提到的一点就是如何更理性化,和人工智能化的去预测用户喜好和购买行为。
在那之前,其实还有一步是许多人可以运用的。为何不换一个角度,让你的用户成为主导者,让他们成为这个想法的一部分呢?
有许多公司都做过海报征集及Logo设计的营销。道理就是一样的。当你将他们当做专家,征询他们的意见时,用户在后期购买的几率会更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参与了整个想法的策划和执行。
一方面谁愿意说自己的想法不好呢?
另一方面,当一个人确定或者提议了一个想法之后,他或她总是更偏向全力的支持和维护自己在前期所做下的举止。
最后,很多人问:你朋友那么多,都是怎么交的?
有人问我如何交朋友
交对象和交朋友其实都一样,真诚点不套路,多想想对方的处境和他们需要什么。不要总是纠结于自己那些隐形的付出觉得对方亏欠你什么。
总结来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方式交朋友是最好的,如果知道可能我会认识更多人吧。但希望所分享的对你们有用。
以上。
总之2016年一年必定是成长了,也确实是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人与人交友见的奥秘。作者说自重和自尊所带来的是人性难以避免的致命弱点。但既然发现了也慢慢体会了,何不与它同行?也许 17 年我们的社交圈会更加有趣。
2016年 12 月 31 日,我们打个赌吧。2017年12月31日我会对这篇文章说什么?
祝好:
大象和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