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家庭教育:德才兼备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参观戚继光纪

2024-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德蒙_4247

蓬莱,坐拥山海之胜,畅享“人间仙境”的美誉,始终让人心生向往。

到蓬莱,第一站当然是蓬莱阁景区,从振扬门(南门)进入景区后,首先参观的是戚继光的纪念馆。

戚继光,伟大的民族英雄,明代杰出的军事家、著述家与诗人。

他根除浙、闽、粤百年倭患,安定了万里海疆,赢得了万民敬仰。

他戍守北边蓟镇,御外患,保境安民;平战事,民族共融,功绩卓著,永载史册。

戚继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除了天时地利人和,更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戚继光出身将门世家。元朝末年,戚家始祖戚详为避战火迁居安徽定远。元末归附朱元璋,明初征云南战殁,其子戚斌受封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入籍蓬莱,由此,戚家世代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历任山东都司佥书总督备倭、江南漕运把总、大宁都司掌印、神机营坐营等职,为官清廉,政声颇佳。辞官回乡后赡养老母,仍潜心研究御虏方略,始终抱有为国尽忠之念。

明嘉靖七年,戚继光出生于戚景通任上——山东济宁大运河边鲁桥镇,父亲希望他能继承祖业,光裕后人,遂取名继光。戚景通56岁得子,待继光虽十分钟爱,但管教甚严,其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品格对幼年戚继光产生了深刻影响。

戚继光自幼便常常跟随父亲观看行军布阵,听父亲讲述用兵打仗的故事,这些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尚武”的种子。戚继光不仅喜欢听大人讲战争,更热衷于和伙伴们玩军事游戏,用泥巴筑“城墙”,削木棍当“旗帜”,布兵排阵,乐此不疲。

戚景通看到儿子如此痴迷于军事,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因势利导,鼓励他参与这些游戏,并在一旁悉心指导,培养他的军事才能。

戚继光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总是将父亲的教导烂熟于心。不仅如此,他还在父亲的督促下,刻苦攻读,博览群书,并逐渐树立起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十几岁时就立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宏图大志。

在戚继光的成长过程中,戚父不仅限于军事技能的培养,更重视德行与操守的锤炼。戚景通深知,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因此,他经常教育戚继光要忠孝廉节,要以身作则,为士兵树立榜样。

戚继光七岁时,父亲便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读书!”父亲听后欣慰地告诉他:“读书明理,忠孝廉节。”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戚继光的心中,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他不仅在学业上刻苦用功,更在品行上严于律己,力求做到忠孝两全,廉洁奉公。

有一次,戚继光穿着外婆送的一双锦丝编织的鞋子,被父亲发现后遭到了严厉的批评。父亲认为,小小年纪就穿如此考究的鞋子,长大后难免会追求奢侈生活,甚至可能贪污军饷。

于是,他要求戚继光立刻脱下鞋子,并警告他不可养成奢侈的坏习惯。这件事对戚继光触动很大,他从此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

戚继光17岁时,已72岁高龄疾病缠身的戚景通催促戚继光进京袭职,行前嘱咐说:“吾遗若者,毋轻用之。”戚继光明白,父亲叮嘱他要珍惜戚家世袭的荣耀和正直的家风,于是回答说:“儿当求增,何敢轻用。”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戚继光的家庭教育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军事上,他凭借过人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创建了闻名遐迩的“戚家军”,屡战屡胜,成为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在品行上,他始终坚守忠孝廉节的信念,以身作则,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在戚继光身上,我们看到了德才兼备的完美融合,这正是他成为一代名将、民族英雄的关键所在。

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