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巨婴国》第三章“中国式好人”有感
《巨婴国》是一本心理学著作,是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21年思索调查,5年呕心沥血所著,主要是对我国成年人的心理状态的解析,共有六篇章,篇幅较多,目前只看了一半,即刚刚看完第三篇章“中国式好人”,读完前三篇,对本篇章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单独谈谈对本篇章的读后感。
本篇章篇幅较短,主要是对中国成年人“好人”心态的解析,在作者看来,中国式好人的共同特点是“只付出,不索取;总给予,难接受;封闭,感觉麻木;理性或许发达,但感性一般不发达;他们的好,像绵羊,而缺乏力量;他们没有欲求,也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也就是王小波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可谓概括总结的很精辟,很客观公正。
说起好人,我会联想到男孩子向女孩子表白时,如果女孩子回复“你是一个好人”时,基本上这个男孩子是没戏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大二时,我宿舍的一个舍友苦苦追求同班女孩结果换来的是“你是一个好人”,最后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这个男孩子就是大家传说中的“五道杠”似的学生,品学兼优,团结同学,脾气很好,乐于奉献,还担任班长一职,平时开班会能开出人大代表的气势,满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说词,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少年在女同学眼里充当的却是一个好人的角色。他后来回忆说,在追求这个女孩子的时候,每天嘘寒问暖,但不知道怎么就是得不到她的欢心。其实他就是太好了,就是作者笔下描述的典型的“中国式好人”,对于这类好人,作者分析得已经很透彻了:“好人过度付出与自我牺牲,会让对方有内疚感。并且,好人因貌似真不需要回报,所以他们的关系就成了单向的,对方只能接受,而付出却总被好人挡回。同时伴随着内疚感的累积。没有人喜欢内疚。”也就是说这个男孩子给了这个女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让对方产生了“内疚”的心里,所以“好人被人敬,但不被人爱”。
好人常常过得很压抑,是带着链条和枷锁在跳舞,就像作者所描述的;“中国式好人的内核,是一个疲倦的灵魂,甚至灵魂都未能成形。它打着哈欠,又像是愤怒。它的能量不能向外伸展,而只能向内塌陷······”。所以,“好人”往往容易得绝症,但这里大家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好人”与坏人的对立面是不同性质的,并不是鼓励大家去做“坏人”。
那么“中国式好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作者认为三类原因形成的,第一类为“被抛弃创伤”:主要是在3岁前,孩子最需要母亲的阶段,而母亲没有细心呵护他;第二类为“被吞没创伤”:从1岁半开始,孩子特别需要自由和独立,但母亲及家人,却要孩子听话,于是孩子有了被吞末的创伤;第三类为“性羞耻感”:即俄狄浦斯情节,或恋父恋母情节。从3岁开始,孩子的性能量开始喷涌而出,而且指向异性父母,并要与同性父母竞争。这方面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孩子有严重的性羞耻感。具体表现是,所有的需要都是不好的,而性需要是最坏的。
找到原因后,那怎么改变呢?作者有提到首先这类人要自我觉悟,然后借助心理咨询与治疗,潜移默化地进行改变,这里首先觉悟是最难的,因为“当局者迷”啊!
说了这么多了,大家是不是也属于“中国式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