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你记忆的喉咙
- 鲜活的一天,从起床的那刻开始!
< 注:这笔记是只本人的个人学习的读书笔记,仅用于个人备忘,非为商业用途。>
< 感谢 小能熊,及其提供的相关内容素材。>
引子
每天都要记好多好多的东西,每天都要遗忘好多好多东西。
可是,真地要调取记忆里重要的东西时,我们总是只记得零星破碎的记忆碎片。
这种尴尬是让我们又爱又恨,可是却总是无力改变。
其实,这可能是我们没有掌握系统的记忆方法,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记忆系统打造的更科学,那么,我们就会记得更牢,自身的知识系统利用率越高。
课程内容
今天仍旧是课程的内容,先写上@杨洋老师(小能熊)的官方复盘:
记忆是学习的底层基础。
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我们的宿命,时间是记忆的敌人。
战胜遗忘,就要和时间化敌为友
「间断重复」让努力可以积累;
「主动回想」实现记忆认识的跃迁,扬长避短,获得反馈;
「多感官重复」:让学习有效、有趣。
正如杨洋老师开头所提的两个困惑:
1、 我记性不好
2、 我英语不好
杨洋老师把这个困惑主要归结为记忆问题。
- 记忆是学习的谨慎基础
杨洋老师从开关的 布鲁姆(Bloom)深度学习模型讲起,把 记忆作为这个深度学习模型的“金字塔底座”,它比理解 、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都更加基础。
在具体分析时,杨洋老师宛如做Q&A笔记一样,先把这个【记忆】拆分为【记】和【忆】。
所谓 记: 便是【存储】,将知识记住,这包括了 读书 和 笔记 环节;
所谓 忆: 便是【调取】,将知识调取出来,包括了 【记忆】(复习)以及【输出】环节(输出要调取知识)
然后呢,更是顺着这个思路精炼延展下去,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记忆到底是记不住,还是忘得快呢?
杨洋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如何记忆的答案,而是抛出了这个耳熟的不能再熟的理论:遗忘曲线!
这个概念只能说是被杨洋老师给言中了。我真得只是听过,而不是真的【懂得】。
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还提到了另一个效应 乌比冈效应,直白点说,就是 【自视甚高】。
随着时间延长,我们的遗忘就开始发生了。结合相关的研究,给出了知识记忆的保鲜度大概只有“48个小时”。
杨澜老师提到另一个比较让人 不寒而栗 的 便是 “西西弗斯式的记忆”,如果我们永无止境的重复着 【遗忘-复习-再遗忘】这个恶性循环,这样,我们每次的都是不可积累的,我们是在做着徒劳无功的无用功。
随后,课程里面还是提出了 二个困境:
- 考试的困境
- 职场学习的困境
最后,在讲完这些所有的“鬼故事”后。
提出了战胜遗忘的规律:
1、间断重复
2、主动回想
3、多感官重复
更是让我们和 “时间”化敌为友。
并给出一个反日常直观感受的规律:
记忆的跃迁——从背到想。
最后,杨洋老师还给出自己结 尼采的话的延伸:
尼采说:
知道为什么活着的人可以承受用任何方式活下去。
杨洋老师说:
知道为什么会遗忘的人可以承受用任何方式不忘记。
自己的感想
对于老师最后的发问“间断重复,主动回想,对照你过去的记忆实践,你有做到吗?你是怎么做的?”
A:我给出的答案是,我也会经常复习重复的,但是听过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我的重复强度还没达到能算是间断重复的强度,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记忆老是无法真正地实现高效利用的原因吧,而主动回想,我也只能是被场景带入时才会有吧,如果没有考试,如果没另外的人向我发问,我觉得我是不会自动去回想的。我能做的就是,提前感到自己会忘记,所以,我就是不停地在看在背,而从来没有想过,我这些看的,背的,将来会有什么用。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我没形成一个好的记忆习惯。
同样,我也想说,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也在想: 我有时心理调整不好自己的状态。其实,是不是因为我没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思维习惯吧!!
只谢谢教给我东西的老师们啦 ,谢谢。以后,我会多想想的。
P.S.附上自己的课堂思维导图:
如何做好记忆Andrew LYU - 第十篇简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