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己成为只会一条腿走路的人

2022-07-11  本文已影响0人  卢沟晓亮

在高中我是一名文科生,但是上大学之后却学了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做了计算机方面的工作。

20年前,我们高中还普遍实行高二文理分科制度。是选文科还是选理科,除了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影响,更考验的是我们学生自己对自身的准确认知。当时的我深知:理科不是我的强项,文科的内容里又有我的兴趣和爱好:读书、看报,写文章。记得高一时,每当上语文和历史课时,我都会精神百倍。读着<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文言,似乎是在与古人神交;翻着历史书本的个个章节,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领会前辈、先哲们的智慧,更是一种不可言传的享受。

因此,以史为鉴是我在高一时便力求追求的技能。学语文,更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历史。

高二分到了文科班,依然是个历史迷。顺理成章地,我被选为了历史课代表。在一开始,跟其他同学一样,我试图与先前的理科知识划清界限,一心只读文科书,并理想成为一名记者、法官,或者从政。但当我读到高二历史书中世界近现代史部分时,当看到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和中国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包括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兴趣和蓬勃发展,便越来越相信邓公的那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学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颠覆了我的价值观,使我相信:纯粹地只学习文科知识,不利于将来的前途。

我深深地感受到:

1)学文科,我只怕会成为一个永远不懂西方科技的清朝人。

2)只学理科,恐怕我会是一个只知做题的、偏科的机械人。

加上在初中时我就对计算机极度渴望,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希望大学能学一个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后来,我总算得偿所愿。

马克思在大学的专业是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放在哲学和历史上。然而,他和恩格斯却合写了著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这本书是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没有很强的自然科学功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科生。大文豪鲁迅弃医从文,也是既学西医(理科)又学文科(文学创作)。孙文、郭沫若同样既学医、又学文。这些例子都说明,文理兼备的学习更有利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相反,偏科发展则容易受限。

周总理多次指出,建设和发展要“两条腿走路”,坚持“两点论”。我认为,培养人才也必定如此。而长期形成的重理轻文的教育只能培养“半个人”。70多年前,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就提倡教育要走出“半个人”的世界,也就是教育要将“理工”与“人文”相结合,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人。因此,文理兼备的教育才是塑造人的教育。

所以,不管之前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大家都不要自我设限、不要让自己成为只会一条腿走路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