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人杂文系列读书

双环学习?没听说过?

2017-04-11  本文已影响649人  我爱喝茶水
图片来自网络

1.什么是双环学习和单环学习

在我国,高效学习,倡导学习者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学习实效最大化的学习过程。双环学习是实现高效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1.1单环学习

双环学习是针对单环学习的概念提出来的,要想理解双环学习就得先了解单环学习。

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下单环学习,所谓单环学习,只是通过一般的学习,寻求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匹配,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从本质上讲,单环学习可以保证学习行为的进行但不能保证取得优异的效果。

很显然,单环学习是一种改良性学习、维持性学习,只能适用于改善日常工作和学习。但是一旦遇见问题解决方法的不确定性加剧,单环学习的弊端就会出现。

单环学习者面对难以解决问题时通常采取防卫性态度,推卸责任逃避反省,对他们自身称赞的意见保留,而批评性的意见就筛掉,把失败归咎于其他任何人却从不找自身的原因。本来遇见问题时,才是在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反而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动力。

1.2双环学习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单环学习强调的是对现状的“认知”。那么,双环学习就是强调对造成现状原因的“反思”,而且是从自身不同层面和维度出发的反思。

“双环学习”的概念由当代管理理论大师克里斯·阿吉里斯提出的,双环学习的书面定义是这样的:以对问题本质的反思开始,以开放的质疑与讨论作为过程,最后通过克服“习惯性防卫”造成的认知障碍,从战略层面对现有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取得根本性改善。

其实,双环学习的核心就在于找到问题的根源,尽可能把遇到的问题放到一个更广阔和更长远的背景下去思考,然后尝试用“实验室”精神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双环学习是创新型学习和认知性学习。

阿吉里斯的贡献,是从理论分析和逻辑推导上构建出了高效学习和认知的学术路径,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在“知其然”的背后推论出“知其所以然”。

1.3双环学习的实质

单环学习就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然后得出解决方案。双环学习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产生现象的根本原因和假设,从原因和假设处进行校正,最后再去得出最优解决方案。

实质上:“单环学习”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逻辑,而“双环学习”则是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逻辑。对行动背后的想法加以检视,反思我们看问题的心智模式,进而才能采取真正有效的行动。

如何才能达到双环学习的高度呢?我们来看:

核心———让共享的知识在不同的大脑的不同认知层面里流动起来

手段———自我对话和反思复盘

策略———提升渐进发展的学习能力

结局———心智成长

2.应用

2.1 学习中的障碍

我们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三个障碍,其实无论是“知识性障碍”还是“懒惰性障碍”,如果深挖到本质都会涉及“适应性障碍”——心智模式层面的障碍。

行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做分析,最初发现的往往是一些知识性障碍和懒惰性障碍,有时甚至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甚至会给想要进行深度学习的思考的人带来心里抵触。

比如导致我们自律性学习或者工作热情不高的表面原因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其实质却是,参与者认为他们只需记忆知识而非思考,如果能让参与者愿意为自己定立目标负责,那么参与学习者自己都可以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图片来自高博士

《看见成长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资深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她指出:大部分人认为有天赋无需努力,平庸没有才华的人才需要勤奋刻苦。天才不会请求他人的帮助,否则就是软弱的表现。简而言之,天才从不去分析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指点和练习取得提高——认为自己没有缺陷这个想法本身就很恐怖了。

他还指出:看见成长的自己,本质上说的就是具有“成长性思维”对于一个人至关重要。

2.2学习陷阱

很多人信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于是每到假期出现旅游景点数人头的繁荣景象。说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加工真真是浪费时间和金钱。80岁的老人未必就比10岁的孩子多么有见解和洞见。

对于一本书的理解,不同的人教育背景,学识结构,生活经历,当下的状态心绪不同,决定了是否能看得下去理解的了。

我尝试过很多次别人推荐的书,电影,音乐,发现自己根本读听不下去。

营销上有个著名的四部曲:你有病,病很重,可以治,药很贵。

于是滋生出7天甚至21天在线学习课程,并且学费昂贵,学完你就成大牛了。学的过程中,你的无知和懒惰被暴露无疑;你的学习热情和激情被燃爆,紧跟课程理论和安排。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加工,上完一期的课程,最终留下来的是啥?

21天成了一个人是否愚蠢的分水岭,反正不管什么毛病,21天都可以解决。

没有坚持21天你就弱爆了,LOW得很。坚持21天你就赢了,我想问这是什么逻辑?

比如说你去读一本书,如果不通过双环学习的方式不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印象吗?几个动人的场景,几个醍醐灌顶的金句,几个精辟到骨子里的结论,读完一本书能够留下这些东西已经是很投入的读书方法了,还可以确定你没有白读。

图片来自网络

大卫·库伯(David Kolb) 学习圈理论

2.3 双环学习运用范例

读一本书,运用双环学习的办法你就会这样读书: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具体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没有道理?是全部有道理呢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谈的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

5.我的认知层次能读懂吗?

6.读过之后我知识的收获是什么?

7.我的理解和作者在一个层面吗?

8.读完之后我的认知层面提高了吗?怎么证明?

9.如果拿到实际工作中,能解决问题吗?

10.换做是我来写这本书,是否比作者更有深度,而我却用更简化的解释来诠释?

不断地自我对话和反思使得作者与我们自己的观点和关心的重点达成共识。

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消化不同作者的词汇和理论来融汇贯通。

真正的深度学习者通过运用到实际工作或者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学到的知识点,反思观察并及时收集反馈,最后再把它升华成一个抽象概念。

还要明确这个概念放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应用之后的效果和反馈如何,如果达不到期望效果你又如何改进和补救。

学习专家斯科特·杨发展了费曼法,要求人们找到简单的比喻或者类比来帮助自己理解概念要旨。这就要求从心智的高层面加工后输出。

图片来自网络

几千年来的知识,就像大海一样浩瀚,任何一个人即使终其一生也不能读尽,何谈去贡献几滴水汇入大海。

读过一句很精练简洁的话拿来共赏:现在偷过的懒,岁月都会加倍归还。

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时会越来越宽容,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然后,做一个纯简的人。——电影《阿甘正传》

Life is not adestination,but a journey.

生活不是目的,而是旅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