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散文

家里真好

2017-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之其A
家里真好

昨天意外收到了〖家里真好〗的征稿,对于在简书上混迹许久却没有成就的我来说,看到简信的时候可谓欣喜若狂。现有的生活节奏太快,让我无法真正地静下心来沉思,每一天的时间都被无穷的工作推着往前走。这一封简信,用“家”这个字眼,戳破了聚堵在我内心深处的恋家洪流,汹涌而出,不可阻挡,不受控制。

父母都出生在穷困的70年代,因家里贫穷靠扁担亲成为夫妻,所谓扁担亲其实就是一个换一个的婚姻交易,我知道我这么说很没有人情味,我爸的妹妹嫁给了我妈的哥哥,我妈嫁给了我爸,这样子两家就都可以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聘金,成功解决了两家都因为穷娶不起媳妇的问题。我一直以为旧时社会这种带有强迫性的婚姻是无法产生真感情的,父母却用二十几年的夫妻生活让我看到了爱的光辉。

很久之前,我其实是个非常恋家的孩子,恋家的程度严重到不想去县城里面上学。父亲在我四岁的时候就对我进行学前教育,可能是基础打的好,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以傲人的成绩成为父母的骄傲,中学是在镇上就读的,父母每次去学校,老师都会说各种好话,甚至去街上买东西的时候,人家都会说“你女儿学习真是太好了。”成长在这种人人夸奖的光环中,我不负众望地再次考上了我们县最好的高中,尤其是开学前的暑假,高校电话通知我被列入重点班时,父母高兴的合不拢嘴,第二天一大早就赶着去镇上购置各种好吃的食物。然而,在父母的爱护之下,我并不想出去,老家去县城必须过一个又一个的山腰,一个小时半的车程对我来说等同于天涯海角。在校的日子,我每天度日如年,每天傍晚都要给家里打上至少半个小时的电话。父母为了让我能够每周末在家多住上一宿,总是在每周一的早上早早地将我送去赶车。然而,老家的第一班车是没有办法赶得上第一节课的,于是父亲就送我去另一个镇上中转,中转站离老家并不近,每周一早上父亲都得早早地起床,开上半个小时的摩托车车程送我去,不论冬夏。持续一学年之后,我开始渐渐地不那么恋家了,反而逐渐喜欢上了县城,周末和同学出去逛逛,变得鲜少回家。有一天母亲突然感慨,当初你天天想着回来的时候,你爸总是担心你,冬天送你回来每次都是手都僵硬了。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年少无知。

母亲的厨艺非常棒,父亲总喜欢调侃母亲,说当年在结婚之前就已经偷偷看上母亲了,当年在母亲家里做家具的时候,母亲就是用它的好厨艺欺骗他的,这才会后来娶回了家。父亲每次都说得声情并茂,母亲夜在一旁假装生气地说父亲老可也不羞。每逢假期,母亲总能快速地让我圆润一圈。母亲从来不可能让我赖床,在她的观念里,人是铁饭是钢是不变的生活选择,就算睡觉也要先把早饭吃了,再去睡回笼觉。但实际上是没有回笼觉的,因为饭吃少了母亲要说的,要么就是给我弄电心,吃饱了根本就没办法睡觉了,毕竟我也是个爱惜美妙身材的青春女子。每每在家的时候总厌烦母亲的唠叨,但是到了学校,跟食堂的嘈食相比,就觉得家里的饭菜简直是人间美味。人总是在已经的状态下向往未知的状态,却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母亲喜欢种各种各样的菜,她说,这样才不怕孩子们吃腻。所以,其实现在本来可以当家庭主妇的她,依然忙于劳作。母亲还会圈养很多鸡跟鸭,她说,自己养的才能给孩子们补身体。为母则刚,在母亲的字典里只有孩子两个字,而没有自己。在我的字典里,我觉得父亲跟母亲是比爸爸跟妈妈还要庄重的,因为“亲”,代表至亲,代表最亲。母亲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不过种菜她是有讲究的,邻居的菜不够母亲总是乐于供应,最让我意外的是,去年春节回家的时候,我竟然发现家旁边有个心形菜园,为了确认我没有看错,我特意跑到四楼楼顶往下看,那真的是我见过的最美菜园。

前几天,父亲给我发了一张很久以前的黑白全家福,是父亲那一辈的,父亲让我重新一张出来,留着纪念。父亲说,我们以前没什么本事,一家子都只能窝在农村,大家都在一起,虽然没什么钱,但是热闹。虽相距千里,却依然感觉有一股浓烈的不舍和挂念,势不可挡地穿屏而来。

岁月珍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