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油炸糕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6期“味”专题活动
昨天临时起意,又回去看老父母了。
时间仓促,原打算只是回去看看,不吃中午饭就返回了。可跟父母坐了半个小时后,看着老爹跟刚上了一礼拜班的二姑娘聊得热火,再看老妈转来转去给小宝子找“好吃”,忙得不亦乐乎,怎能忍心将这个场景“速战速决”!
“现在是上午十点钟!”时钟响亮地报过时,我的心嘎登了一下,这时间也太不尽人意,我家的那个“车夫”干脆也没落座,就是来打间的。转眼间十点半了,我起身要作返程示意。
老妈的额头微微挺了挺,先是眼睛在说话,接着开口道:“你们在吧,在下咱们吃糕哇。噢,“糕”,我的心一下被拽住了,味蕾被触爆了。黄澄澄、金灿灿、油晶晶、圆溜溜的一盘子油炸糕顿时闪现在眼前。
“好,妈,不走就不走了,我家那锅已炖好的大米饭搁浅,咱们吃糕好了!”我连忙回应了老妈,正在氧疗的老爹,当然也没误帮一句“就是,吃糕哇。”
行动了,老妈盛来半盆子黄米面,拿来半罐罐红糖和半桶麻油。我削土豆皮,捡菜,从院子里现摘了个南瓜。食材准备好,老妈点灶火,我和面、切菜。
不到五分钟,大烩菜烩在锅里,起气,上蒸笼,将拌湿的糕面撒在蒸笼上,满锅蒸汽呼啸而起,香喷喷,甜生生的黄米糕味溢着、飘着,从锅沿边到炕头,到墙根屋角,再到堂屋、院子……
十来分钟许,一笼黄糕平沿沿地展现在眼前,远看花花儿的,近看滑滑儿的,一张偌大的黄糕饼平铺在笼上。老爹跟孩子们唠嗑之余,瞟见糕熟了,又特地插上一句话,“看那糕多好,自家种的,没有什么添加剂掺和,很香!”
做到这一步,不喜欢吃油炸食品的人,接下来,可以直接把它倒在盆子里,加劲儿团成团,或捶,或打,或搓揉。若手工足够硬,能经得住100°高温的闪烫,就直接赤手空拳下手捶、踩。赤手拳头踩糕是父母的拿手绝活儿。言传身教,我也掌握了这个本领。一秒半秒一下,闪闪乎乎二十来下,一大块金灿灿的黄糕随即做好。
这是素糕。不爱吃油糕的,到了这一环节,就可以开吃啦,筷子夹着干吃,蘸肉汤汤吃,碰鸡蛋吃等等,爱咋吃咋吃,怎么吃怎么美,甜香甜香的,吧唧吧唧的,嚯溜嚯溜的,别提有多享受了。
讲到素糕,已经能吊起不少人的胃口,可比起素糕,油炸糕则更受人们青睐。即将已经做好的素糕,再进行制坯、揉圆、按匾,接着包馅,馅料有糖馅、菜馅等。最后文火热锅,倒麻油,待油烧到七八成滚的状态,将包了馅料的素糕分批下油锅煎炸,煎到整个糕球的表面都起泡,随后赶紧捞出油锅,盛装起来,多则进盆,少则入盘,一顿油炸糕就圆满做成。
或圆形、或三角形,或鱼肚形……可以尽情发挥,别出心裁的手工油糕,喜色色、油晶晶地与花红柳绿的菜品摆放在餐桌上,特别是宴会席面上,简直叫人味蕾大赦。
值得一提,黄米面糕是塞北一带特有的主食之一。它来源于名叫黍子的农作物果实,剥皮磨面,和水做熟即为黄米糕。
老爹曾经是种地能手,喜欢种黍子,也是做油炸糕的把手。他喜欢做圆形的糕,他的两只手就是卡尺,被卡过的糕坯子大小均匀,十个一满盘,有模有样,有品有味。
如今,老爹虽年老体衰,积劳成疾,可对油炸糕的钟爱一点也不减当年。知老爹者非老妈莫属!这不,老爹近来身体状况不佳,吃饭不香。老妈便想起吃糕,我们一拍即合。一锅大烩菜,一盘子油炸糕,把老爹的胃口调了过来,一家四代同堂,共进了一顿美美的油炸糕午餐。
爱黄糕,爱油炸黄糕,更爱与老父母一起吃糕,院子里糕味飘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