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故事
寄相思与这场秋雨

下班从公司出来,到处都是雨的痕迹。此时的雨是带着凉意的,预示着北方的秋季要来了。
我从小到大就一直在北方生活,之前差一点就到南方了,到了南京,到了淮河的北岸,就没往南走。一直向往南方,也一直向往着南方的水,据说南方的姑娘皮肤细腻,是因为那里的水养人。我想着某天也去养养,看看能不能养出婴儿肌。
北方的水有什么故事呢?我想了想,也是不少的。
我老家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直到读大学才看见山。我那时爬上山顶,心里很是舒畅,不由感叹一声:登高山览天下啊!我同行的朋友说:不过是爬上一个小土丘,顶多是个小山丘而已!
可见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是多么平。都说山水相依,我们那里没有山所以也就没有水。当然不是指饮用水,是指类似湖泊可以储水又可养人的地方。
不过我们的农村有大坑,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是地面上陷下去的像碗一样的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想象到。这里是储存雨水的良地。
到夏季的时候,雨水比较多,坑里积攒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雨水。然后因为水的缘故,坑也就换了个稍微好听的名字,叫做“池塘”。大人们通常会这么跟孩子介绍池塘:看见没那个池塘,这几天离它远点。然后还会加上一两个比较悲剧的发生在池塘的事情,来解释为什么让孩子们离它远点。
那时候,我就被唬住了,看着我的小伙伴们,在池塘四周玩耍,嬉戏,抓蝌蚪。我偶尔给胆大妄为的他们放放风,又偶尔充当大人的角色,警告他们离池塘远点。就这样我唯一能玩水的机会,就在懵懂无知中错过了。直到后来还怕水把我给卷走了。今天想想哪有那么神奇,小池塘会有海浪把孩子卷走?
唯一能够玩水的地方就是,淋雨一直走。小学时特别喜欢淋雨,我的学校是在村子里。从家到学校需要5到8分钟就可以到,不过从学校到家得时间不好估计。炎热的夏天通常10分钟之内到家,晴天时晃晃悠悠走到家需要20分钟左右,雨天时可能半个小时吧,或许更久。
下雨的时候,我们内心期待着:雨啊,你要坚持到放学啊,这样就可以淋雨回家了;雨啊,你一直下吧,把学校淹了吧,这样我们就可以淋着雨上课了。
小时候想法真的很天真,那时候下雨天父母会来接孩子,如果不赶到放学前接,可能都接不到,因为孩子们早淋着雨回去了。一路上打打闹闹,雨下的大了,就会躲到别人家的房檐下,稍小些,就又开始玩起来。
淋雨成了我们的娱乐活动之一。
雨除了可以带来娱乐,还可以缓解劳累。让我们中场休息一下。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父母亲是比较勤劳的劳动人,每天都要去庄稼地看地里的庄稼,也会做一些农活。小时候我经常被留在家里,他们去做农活,那时候我就期待着下雨,因为下了雨,他们就可以歇息几天。我也期待着雨能够下到合适的时间,就是要白天下雨,如果晚上下了雨,白天并没有下,那爸爸妈妈很可能第二天依然正常,他们干活也停不下来。
再后来关于雨的故事就是考试了。这里有个奇怪的天气现象,逢考必下雨。就是那些排到夏季的考试,比如中考高考的考试,几乎年年都是在下雨中渡过。我记得小升初时的考试,我们都是穿着雨鞋去考试的,那次雨特别大,雨鞋里灌满了雨水,走起路来,都是水晃悠的声音。就这样两脚泡着水,考完了小升初的考试。
再有就是高考了,依然遵守逢考必下的原则,又下雨了,不过那次是下在高考前一天。第二天就放晴了,高考时那两天都显示:宜考试。老师说这是一场很懂事的雨。
再后来关于雨的故事就没那么深刻了,不知道是因为没了时间,没有了体会雨的心情,还是因为人长大了,脑子里已经乘不下雨的位置了,还是没有一起和雨玩耍的人了,这我也不清楚了,就是渐渐的雨消失在我的世界里,留在童年的记忆里。
一场雨秋天到了,也很久没这样轻松的写过东西了,把我对雨的思念送给这场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