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篇|周敦颐的仕途称不上显赫,给他带来赫赫声名的是他的学生
▓/濂溪本是教书先生
周敦颐出身汝南周氏,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五月五日,生于楼田保(今湖南永州市道县楼田村)。
天禧五年(1021年),重阳节,周敦颐的父亲周辅成同几位兄弟一起聊天,共度重阳。当时秋高气爽,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田野里的禾根豆一片金黄。特别是村前的五个土墩子,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起个名,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名最为合适。这时,正在旁边玩耍的小敦颐,看到大人们沉思的样子,就脱口而出,说这五个土墩就像五颗星星。那东边的叫木星,南边的叫火星,西边的叫金星,北边的叫水星,中间的叫土星,合在一起,干脆就叫做“五星堆”。大人们听了,都觉得小敦颐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将这五个土墩正式命名为“五星堆”,并作为楼田保的一景。
天圣七年(1029年),十四岁的周敦颐请示父母,在仆人周兴的陪伴下,带着简单的生活行李,带着许多书本,揣着许多想不明白的问题,奔向月岩,专心读书思考。月岩在都庞岭东麓,距周敦颐故居约七公里。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这个巨大的岩洞,还有东西两座洞门。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如果你从东洞门进,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见到一弯“残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像小船,由缺而圆。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继续往前走,这轮“皓月”又逐渐由圆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弯,成为“上弦月”。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方位引起的景物变化,使月岩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月岩的名气也不胫而走。十四岁的周敦颐筑室于此,参经悟道,得“无极而太极”之理。
天圣八年(1030年),周敦颐十五岁,这一年周辅成因病去世,母亲只好带他辗转奔波投靠做龙图阁学士的舅舅郑向。郑向怜爱他聪慧仁孝,见他酷爱白莲,专门在家门口构亭植莲,让他负笈其间继续读书明理。后来景祐三年(1036年 ),舅舅还将朝廷恩荫入仕的机会给了他,做了一名小小的主簿。
不幸的是不久舅舅和母亲先后病逝,但是周敦颐政绩政声皆佳,康定元年(1040年),三年守丧期满,又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庆历四年(1044年),迁南安军司理参军。
就是在南安,大理寺丞程珦初识周敦颐,就认定他“气貌非常人”;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不但倾心同他结为朋友,还随即将两个儿子送到南安拜其为师受业。此时周敦颐二十八岁。周敦颐教育他的学生用心“寻孔颜乐处”。庆历六年(1046年),周敦颐来到郴州任县令,开创了他一生最大的政绩——兴教办学。
周敦颐的仕途称不上显赫,给他带来赫赫声名的是他的学生。程珦的两个儿子谨遵师教,矢志“寻孔颜乐处”,并成一代开宗大儒。这兄弟俩的名字叫——程颢、程颐。
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