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博物馆之行
一个城市浓缩的精华在哪儿?非要说一个地方的话,那一定是它的博物馆,从人类开始之初,到现在走入新的时代,过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在博物馆找到,并看到。但是历史又是枯燥而冗长的,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兴趣才可以钻进去,深深吮吸其中蕴藏的营养为己所用。以前我也去过不少博物馆,唯独今天的感受特别深,不是内容,而是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我们从小就被老师教育,暑假要多去博物馆、图书馆看看,增加课外知识,好在那时候我所在的农村没有博物馆,更没有图书馆,老师说的话就好像成了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约束力,现实如此,人人皆知,只是不说透罢了。然后我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
等到我随着父母转学到大一点的城市的时候,基础条件都具备了,想要逃避依然不可能了,因为他们加了一项新内容:观后感。不得不去博物馆参观,因为那时候没有手机,互联网还不是那么普及,百度还没兴起,只能靠自己眼睛看,耳朵听,用笔记。再后来就没有去过了。
再后来的博物馆之行,那就是照片集合,什么历史呀,什么文化呀!管他呢,先拍下来再说,然后发个朋友圈,说自己爱历史,有文化。其实都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罢了,真要讲出一二,我估计很难。文字留给了朋友圈好友,自己成了博物馆的搬运工,传播了出去,自己一无所获。
今天去浙江博物馆之前,我专门问过我的一些书友,该如何参观博物馆?得到的答案就是找讲解员讲解一下,还有就是带着目的和方向去参观,网上的建议差不多也是类似。其实这些并非我想要的答案,但是我自己又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只能按照他们的方案试一试。
第一站是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我预约好进去,我带着目的去,先了解到整个场馆的布局或者说排序,时间顺序排列的,从最早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浙江经历了吴越封地的割舍,到最后的大一统,成为一个独立的省,差不多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这一次我没有用手机拍照,反而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开始摘抄告示牌上的注释,以此来加深印象。看完前言,基本就知道了整个浙江的历史脉络,剩下就是加砖加瓦,让它内容变得丰满一些。我在笔记本上不同的记录,时间也在飞快流逝,到了中午时分,实在是饿了,这才中断参观,出来吃口饭。当我重新进去时候,进不去了,一天只能进一次。我傻眼了,我还有好多没看呢,下一次不一定有空。
博物馆属于公共设施,是对全民免费的,但是真正热爱博物馆,把博物馆馆藏内容读透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一天根本不可能吸收完那么长的历史维度,在浓缩精简也是极其困难的,如果说连续或者每周都去,估计一个月勉强够,但是作为游客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他没有过多时间留给博物馆的了解上来,只能选择走马观花去看看。如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提前做好攻略,可以,但是并不太靠谱,不可能面面俱到,假如博物馆可以出一本书,涵盖整个博物馆所有的馆藏,并把历史附进去,那么我们就可以慢慢地欣赏这个城市的历史了,时间更为灵活。如此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更好地宣传了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这个博物馆成立之初的想法是一致的,而且出书卖书,也可以增加博物馆的收入开支,两全其美。
或许有人担心有书了就会分摊博物馆的客流量,其实完全没必要,因为看书的效果和现场看真实的物件还是有差别的。看书遇到不懂得地方,他们就会来博物馆仔细研究,如此不光解决了问题,而且更加有了目的性,整体性的一个认知突破,因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历史中可以收获未来的成长道路。这就是我对这次博物馆之行最大的一个感受,和愿景,希望可以早日实现。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记录者和抒写者,我们想要了解一个城,先从它开始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9171229/3ea186812b9af67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