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鸿章全集三:洋大人殴打杨大人
李鸿章麾下有一支特殊部队,名曰常胜军。其究竟有何不俗之处呢?原来它是一支装备近代西方武器的雇佣军,由英法等国军士任军事主官,雇佣华人、菲律宾人为士兵,属于中西合璧的创新型产品。
同治元年八月,常胜军队长华尔攻打慈溪县城时,被子弹击穿胸部,后不治身亡。逝世前曾有遗言,推荐白齐文接任队长,法思尔得任协办。
原来白齐文和法思尔德均为华尔生前下属,在常胜军担任中级军官,其中白齐文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人,此时已加入中国国籍,因作战有功被清廷授予三品顶戴;法思尔得作战亦颇为奋勇,但因资历、功绩皆略逊白齐文,故只能屈居副职。
华尔战死,可说是给白齐文献了一份大礼。须知道,常胜军军饷高过普通官军数倍,每月耗饷不下七万两。这些洋人漂洋过海来中国做雇佣军,甚至加入中国国籍,所图的无非不就是一个“财”字吗?现在这样一笔飞来横财砸到自己头上,白齐文岂能不喜出望外?
但是白齐文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三大阻碍。
一是清朝官员的考察关,常胜军是李鸿章手中的王牌军,其队长人选干系重大。李鸿章不会因为白齐文是个“洋和尚”,就放心把“经”交给他念。他一直在考察白齐文是否能胜任该职。
二是英国横插一脚,他们也看到了常胜军的价值,为了影响并控制常胜军,英国领事麦华陀照会该国提督,想要由他们派遣兵头接管此军。
三是法思尔得在旁掣肘,有这么一位“协办”在身边盯着,白齐文难吃“独食”,心里难免添堵。
面对这三大障碍,白齐文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雷厉风行地开展了公关战略。为了让英国政府收回成命,他找到了其中的关键人物——英国水师提督何伯。
也不知道他施了甚厉害手段,让何伯愿意出面帮忙,并携他一起拜访李鸿章。会谈时,何伯在李鸿章面前大力推荐,称白齐文“才勇可任,无庸由英国派员接管,且无庸令法思尔得会带,以一事权”。
何伯的意见代表了英国政府,李鸿章不能不高度重视,且李鸿章也考虑到常胜军“若由西人专管,恐未必悉就范围,或改派华官经理,又未必两相浃恰”,故而也倾向于从其内部选拔。
何伯这一出马,不但保住了白齐文常胜军队长的位置,顺带还把法思尔得这块碍眼的绊脚石给移开了。可怜法思尔得,协办的座椅还没有焐热,就被清理出局了。
接下还要通过李鸿章的考察。这方面白齐文做的也算差强人意,在攻打嘉定城、四江口等战役中表现“尚为出力”,初步通过了组织的考察。
如此开局,堪称完美。倘若白齐文就此在常胜军队长的任上,好好干上两年。等到退役回国时,赚个名利双收、盆满钵满,绝不是问题。可是他却偏偏头脑膨胀、得意忘形,直至葬送了锦绣前程。
事情是这样的。为解天京之围,忠王李秀成率数十万大军回援,昼夜猛攻天京城下的曾国荃部。情形危险万状,清廷下旨令李鸿章火速分兵支援曾国荃。李鸿章于是命苏松太道吴煦、前苏松粮道杨坊督同白齐文一道,率领常胜军四千余人赶赴金陵增援。
吴、杨二人带头队先行抵达镇江,白齐文赴宁波调集兵勇,再与吴、杨会合。谁知白齐文到了宁波之后,便以患病卧床为由,迁延时日,迟迟不肯开拔。李鸿章对此大为恼火,批示吴、杨二人赶紧督促后队启行。
时隔不久,李鸿章又收到了一封来自松江府的报告。该报告反映,自称卧病不起的白齐文,竟然在松江府城内现身,并且下令将城门紧闭,声称饷银未发,要率领兵勇抢劫。幸亏当地官员暗中设法劝谕,“通事勇头许以发饷,各勇始一哄而散。”白齐文也随即返回上海。
苏松粮道杨坊闻讯,赶紧奔赴上海城,面见白齐文。经核实,杨坊确认该军九月份以前(含九月)的军饷已全部足额付清,并且许诺当月(即十月)的军饷正在筹备,只等饷银押解到位,便立即支付。
算清楚了经济账后,杨坊又多次催促白齐文率军赴援。谁料白齐文不但行期无定,还大发脾气,说不愿前赴金陵前线,要求辞去官职。面对如此无赖行径,杨坊据理力争,责以大义,白齐文则怫然离去,会谈不欢而散。
这个白齐文平时搞关系很有一套。他长袖善舞,与英国驻沪提督领事翻译各官均交往亲密。正是仗着背后有英国袒护撑腰,其行为日渐放肆,最终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与杨坊会面的第二天早上,白齐文带着数十名洋枪队员闯入杨坊寓所,将杨坊“鼻额胸膛打伤,吐血不止”,并将发饷之洋银四万余元强行抢去。朝廷任命的官员,居然在光天化日下率众殴打上司,并抢劫军饷,真是骇人听闻!
白齐文如此跋扈狂悖,李鸿章当然不能容他,经照会英国领事、提督等相关官员,决定撤去其一切职务,听候清廷查办。此时离他继任常胜军队长还不到三个月,属于“神速落马”的官员。
然而白齐文的荒唐史并没有到此为止。被撤职后,他心怀不甘,动身前往北京要求复职,但因遭到李鸿章的坚决反对,未能如愿。心怀怨恨的他,竟伙同数十名外国人俘获常胜军“高桥号”轮船,驶往苏州投靠了太平军。不久又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脱离太平军,向常胜军新任队长戈登投降。
行为如此反复无常,大概连美国领事都觉得丢人,遂将他遣送到日本横滨治病,禁止他再到中国。期间,他不甘寂寞,潜返上海,但很快被美国领事发现并被遣回日本。
遣回日本的白齐文仍不死心,再次偷渡。这一次他又打算投效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结果在厦门被拘捕,清朝官员早就对他恨入骨髓,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是又碍于美国的面子,不好判他死刑。于是聪明的官员们想出了个好点子,先用船把他押往苏州,半道上按入水中淹死,最后再对外宣称该人犯系意外溺毙,已辞退看管不严的临时工。
从此阳间少了位洋大人,地府添了个冤死鬼。
纵观白齐文荒唐不堪的一生,真正是“no zuo no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