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毛泽东诗词

2023-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无香一一

我读到最早的毛泽东诗词,是他8岁春节时到外婆家看舞狮时咏出的一首儿歌童谣:

狮子眼鼓鼓,擦菜,煮豆腐,

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正好现在是腊月二十几了,我从这首童谣中似乎感受到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的年味,有杂耍,忙着做好吃的,饮酒吃肉放炮仗,小孩子穿新衣,看舞狮及其它杂耍,看大人忙碌地酿酒煮肉,一派热烈热闹气氛。到外婆家的小孩子更是享受的,快乐的。仅8岁的毛泽东是充分感受到这年味,也充分体味着百姓生活。

15岁时的一首《耕田乐》,则让我仿佛看到少年毛泽东也常下田劳作,不仅不因劳累而叫苦,反为一年收获而喜悦,为农闲时能读书而快乐,并踌躇满志:

耕田乐,天天有事做。

近冲一墩田,近水再墩望,多年副产积满仓。

农时毕,读书甚馨香,坐待时机自主张。

而更多的是让人感到少年毛泽东就不安于现状,胸怀大志,因此,小小年纪就出语不凡。

13岁时,因违校规,师罚其以井为题“赞井”,竟绕转两圈而口占一诗:

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

清澈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井底之蛙的典故,我们是多大岁数才知道才明白其中道理的啊,这井底之鱼真是异物同理。

其它明志诗,有现代人大都熟知的《呈父亲》和《咏蛙》(均17岁):

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前者应是外出求学时向父亲告别明志,那么后者则是他在求学间,因年龄大,又是从乡下来的,说话“土”,遭同学嘲笑而作诗“回敬”。

那么,另一首14岁时的《咏指甲花》,也是其少年明志之作:

百花皆竟放,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披日出,怕婢傲火天。

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这就是少年毛泽东,聪明活泼,善于感知生活;热爱劳动,爱读书,爱思考,有独立自由之灵魂,更有坚定不移的大志向。他生性倔强,桀骜不驯,但不是调皮顽劣,而是自爱自尊自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