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兴趣的距离是“去做”
黄丹的第29篇笔记
去年的圣诞节,我过得特别的有意义。
因为有了和大学母校的强联系,我也有幸地参加了会计学院的元旦晚会。时间过去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现在回味起来,还是那么开心和激动。与年轻人在一起,总会被带动得也年轻一样。大礼堂的欢声笑语,同学们青春洋溢身姿和笑脸,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也重回了十八岁,无限满足和快乐。
更加让人惊喜的是,作为校友重回母校,我还参加了老师们的晚会前红毯秀;我收到了学生们送的鲜花,听到了我的学生们对我的欢呼声;我意外的中了幸运奖。这些非生活常态的小内容,注入到我的生活中,带给我的情绪的满足远远超出了我自己理性的预期。
除了元旦晚会的快乐和惊喜以外,其实,给予我动力,让我战胜自己的懒症的原因是,我有一个和学生们的约定。圣诞节的鹅毛大雪,出门前的车胎胎压低,都没阻挡我准时的到学校,因为,我要和我的学生们聊聊“你与兴趣之间的距离是什么?”
1兴趣是什么?
在来学校之前,和班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得知本次元旦晚会上,你们中有五位同学作为表演者参加。
所以,突然一个词蹦了出来“”兴趣“”。对我本次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兴趣。
还记得上次的分享过程中,一位男同学说,他对小说有兴趣,一位女同学说,对会计没有兴趣,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某某专业,另一位同学说,自己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当时我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是,我觉得这个话题不是那么透彻,另外以我的经验,我认为他们三个人的问题其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疑惑。(对正在做的没兴趣,天生就没有兴趣)
但是,我知道你们都可能都不是特别的快乐,因为你们觉得似乎自己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然而,事实果真是这样吗?不客气的说,并非如此。
兴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东西?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情绪,进化心理学认为这是生存工具,能够穿过百万年进化留下来,一定对现代的我们有非常多的用途。
兴趣是应对不确定的情绪。兴趣能够帮助帮我走出舒适区,然后成长。
有趣(interested)是一种和不确定相关度很高的情绪;
愉悦(comfortable)是一种和确定性相关度很高的情绪。
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当我们需要从某件事中获取精神满足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去观察、 接触和从事相关的活动。
用人话说,当我们认为一件事情有趣,就会想办法了解,然后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进而又会激发我深入了解的兴趣,如此反复。
2为什么没有兴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我好想像同事一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过几天就没兴趣了。看到别人滑雪,我觉得好酷!但是自己学习了几天,就失去了兴致。小时候我对跳舞特别感兴趣,不过越来越大反而没有兴趣了。
为什么有人的兴趣那么强,可以持续一生,有的人却只有三分钟热度?我和大家分享下,关于没有兴趣的两种论调:
兴趣天生论的人相信自己一定有某种内在的兴趣基因,只是暂时没被发现,一旦发现就能持续感兴趣。他们的特征是不断地做各种测试,希望能“发现自己的兴趣”。
运气决定论者则认为世上冥冥中一定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是没有遇上,一旦遇上就能持续感兴趣。他们的方法是不断地转换领域,希望能够“遇见自己的兴趣”。
两者论调的相同点:
不是对正在做得这件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正在做得事情做好。几乎没有人会喜欢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
对一个人说,一定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是不是仅仅因为这件事情我没有做好?若是因为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就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我有没有意义?有的话,就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反过来,自己做的挺好,就是不喜欢,纯粹觉得自己确实觉得没有什么吸引力--少之又少,直接换一件事情。没有逼你非要这样做吧。
两者的不同点:
前者在屡次尝试测试后发现没有什么感觉,认为“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
后者则在不断尝试和放弃中关掉一扇扇门——“我天生没有××细胞”,你可以自己往里面填,比如英语、演讲、管理、幽默、搞笑……大部分人不幸成为这两者中的一种,有人会说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可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应该仅仅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情,也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
其实很多人真的放弃原来做的事情,转去做新的“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没有过多久,这些人又会因为做不好这件事情而对其失去兴趣,然后开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并且还会合理化...
举个例子,现在我要学习溜冰,如果我站在光滑的水泥地上,刚刚穿上鞋子,就摔了一跤,屁股比较疼,手也划破皮。那休息一会儿,八成我也不像再努力了。从一开始就没有了信心。再走两步,还是站不起来,内心戏“我不行,平衡能力差,肯定不是这块料吧”。
那如果我方法得到,坐在草地上穿上溜冰鞋,站成V字型,稳稳地站住了。控制好身体后,往前迈了一步,没有滑跑,接下来一步一步可以走下去。哦,自己的内心戏就会出来“原来,我的平衡能力还行啊”,接下来,就会加快步伐,再接下来,有勇气在光华的地面上走。肯定会越来越好。
因此,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虽然并不一定是非常绝对的,但是完成大多数的事情,确实能够孰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擅长了,自然及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了,兴趣自然就浓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
3兴趣怎么养大?
只要方法得到,理论上我们可以对任何事情有兴趣。
沉浸在感官体验中,给我们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人抱怨自己没有兴趣,其实有一种因素,就是不知道世界的可能性,没有打开眼界。优秀的人喜欢主动探索,接触新鲜事物,接下来慢慢学,慢慢做。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多给人生一些可能性。
这点学校的资源就非常丰富啊,各种社团,各种活动,各种讲座。大家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能够让自己的视野打开,然后看看自己对哪种东西首先在感官上更有兴趣。
在感官兴趣,没有消退的时候,充实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进化成自觉兴趣。
在自己感官上还非常有兴趣的时候,尽快让自己有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样就会更加的优秀,从而能够进化为自觉的兴趣。
还举刚刚的例子,如果第一次溜冰以后,觉得还真的可以,那么,赶快让更加专业的人,教自己更加专业的动作技能,让自己在专业的指导下,尽快上路。慢慢的通过观察,就会发现自己比其他人进步的快,这样就会认为自己的兴趣或者天生的能力使然,逐渐会进化为自觉兴趣。
再举个例子,比如有机会去韩国旅行了一趟,回来的飞机上,觉得这次旅行还挺有意思,就把自己的旅行写成一篇攻略发布出来。然后这篇攻略好评挺多,帮助了不少人。于是有更多的人向你咨询出国旅行的事情,然后你就搜集了更多专业的旅行知识,慢慢地这就成了你的一个兴趣。
观察者和践行者的区别:观察者总是觉得你看人家**多有天赋,好像有爱好的人,自然就是这样一幅状态,不用练习一样。只有真正的践行者还知道自己到底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咱们的同学中那个表演节目跳舞的人,一定是在舞蹈是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她不会自动调好。那个表演唱歌的人,一定是在唱歌这件事情上练习多少次表演曲目。但是,我还想说的,在他们看来,并不是苦哈哈的去做,而是带着愉悦去做。
在自己还有兴趣的时候,赶快让自己专业起来,这样慢慢就会更加有兴趣。
找一个能够兑换价值的地方。
寻求反馈:兴趣这个老师能够持久的发挥作用,主要在于我们不断的给予他正向的反馈。比如唱歌好的同学,经常听到同学们的赞扬,就会越发想唱歌,越唱越好,最后去参加学校的活动,获得奖励以后,继续联系,在更大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反馈。
赋予意义感:这又是一个做事的心法。我也是屡试不爽。我们前面已经知道了兴趣需要持久养育,那么我们就必须赋予它一个对自己来讲特别的意义。让自己觉得费做不可的意义感一定会让自己持续的做下去。
4总结
兴趣是与不确定性相关的一种情绪。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沉浸在感官体验中,给我们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在感官兴趣,没有消退的时候,充实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进化成自觉兴趣。
找一个能够兑换价值的地方,积极的寻求正向反馈并赋予意义感。
因此,别犹豫了,赶快在自己感觉有兴趣的事情上行动起来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