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散文成长励志

我们的芳华岁月(二)/四十年前高中生的吃住行购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417人  蛮子123123
我们的芳华岁月(二)/四十年前高中生的吃住行购

文/蛮子

01

1978年,14岁的我考入全地区最好的高中,来到距家百公里以外的学校,开始了两年的高中生活。

02

那个年代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城里的粮食实行供给制。农村户口的同学进城上学,首先得给乡镇粮站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换取粮食迁移证,交到学校,才能在食堂买饭票。

一个同学不慎将迁移证丢了,因为交通不便无法处理,每天就靠同学匀出的玉米面馍馍度日,整整熬了一个学期。青春期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因为长期紧张又饿着肚子,这个同学十五岁就白了头发。

当时每月生活费是九元钱。根据家庭情况不同,学校给学生有三元、四元或五元不等的助学金,其余部分由学生补齐。

饭是份饭,饭票直接印着某一日的早、中、晚。早饭一般是窝头、咸菜、米汤,午饭是馒头与炒白菜,晚饭是发糕、炒土豆与玉米面糊糊。菜式基本上每日雷同。

一下课,同学们拿上碗筷蜂拥到打饭窗口排队。个子高的同学肯拥挤,个子小的与女同学常常让三分。

所谓饭厅就是大礼堂那个空旷的大厅,几个人围成一圈蹲在地上吃。天冷的时候,打出饭就凉了,赶紧扒拉几口;天热的时候,苍蝇也跟着凑热闹。尤其是天热时,上顿剩下的发糕黏糊糊的,实在难以下咽。淘气的同学把喝剩的玉米糊糊随地乱倒,走路的时候还要跳着走,不小心就会踩上一脚。

星期天食堂只有两顿饭。那些离家近的同学有的回家改善伙食,有的是家人来送些馍馍。我们这些离家远的除了洗洗衣服,就坐在教室学习。12点以后,饿得头晕,肚子咕咕地响,根本不能专心学习。实在挺不过,就叫上一两个同学上街。学校门口的那条街上有个大众饭店,花一毛钱吃完素汤面就很开心。

高中阶段,我很瘦小,总是站在前排。若干年后许多同学看我又高又胖的样子不敢相认,我调侃说当年上学时总吃不饱,所以个子长不起来。

我们的芳华岁月(二)/四十年前高中生的吃住行购

03

学校的宿舍是一排排平房。房子是开间,中间开门,一推门宿舍里的一切就尽收眼底。两边各一条通铺,每一边住12个人。

12个人挤在一个土炕上,每人只有半米左右位置,大家的床铺铺不开,只好褥子叠压着褥子。碰到有的同学尿床的,邻铺的同学也跟着遭水灾。

当时商店卖一种直筒状的塑料布,刚好褥子那样宽窄。有的同学就脑洞大开发明了一种尿不湿:把塑料布套在褥子上,晚上就在塑料布上睡。偶尔尿床把被子叠起慢慢焐干,反正床单不湿,没人能看见。这些同学便有种瞒天过海的沾沾自喜。

每个铺位的墙上都歪歪斜斜地钉着几个钉子,挂着家里带来的馍馍咸菜。夏天气温高时,宿舍里的咸菜味、鞋臭味与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引来蚊蝇乱飞。晚上同学们躺下后,老鼠到处乱串。胆子小的吓得缩在被子里不敢动,胆子大的大吼一声,老鼠吓跑了,把同学们也都吼醒了。被叫醒的同学也不生气,嬉笑打闹一番继续睡觉。

冬季取暖用的是土炉。宿舍中间是个泥砌的火炉,旁边堆着一小堆煤炭,同学们轮流值日生火。由于没人专门管护,炉火经常是时着时灭,再加上门是双开扇的,密封不好。呼呼的寒风一起,脖子里感觉全是凉风,为此大多同学都是将头蒙在被子里取暖。自习后晚归的同学会恶作剧地将冰凉的双手伸进那些早睡的同学的被窝里,引得宿舍里又是一阵热闹。

04

老家到学校所在地有两班客车,一张车票2元钱。那时候2元钱可以办好多事情,所以我们很少舍得坐客车。

有个同学的父亲在石油公司工作。那些年车少,司机与石油公司的职工都面熟,招手即停车。每逢开学时,同学的父亲领着我们站在路边,看到同方向的车就询问去向。只要顺路,我们马上爬上车厢。夏天骄阳似火,头皮晒得流油;冬天寒风瑟瑟,脸蛋冻得通红。但心里很快乐。无论如何,那个年代,能坐在敞篷的车厢里已经是件很得意的事情。

印象最深的是刚开学不久的一个周末。因为年少的我们从未离开过家,又恰逢周末是中秋节,大家都特别想家。几个老乡遂相约回家。

下课后,我们一起到回家必经之路的街口搭顺车。几个人目不转睛地盯住过往的货车,凡是车门上写有我们县城字样的都挡。

一辆辆货车插肩而过,没有人愿意为几个小孩子停车。眼看天快黑了,大家心里很着急。

这时,一辆地区水泥厂的卡车慢慢开过。不知哪位同学说了句,水泥厂就在咱们县。一个同学跑去与司机搭讪的功夫,我们几个就往车厢上面爬,司机反复解释说他的车不经过我们村,但我们已经全部上车了。毕竟是同县老乡,司机也没有再说什么。车辆开动,我们焦急的心才稳定下来。

中秋时节,站在飞奔的卡车上,凉风嗖嗖。看见车上有帐篷,我们把帐篷盖在身上,温暖了许多。不知不觉中,我居然在帐篷里睡着了。一声刹车惊醒我,司机说到了家乡县城。因为水泥厂与我们村是两个方向,我们只好下车。

下车的地方离我们村还有二十余华里,天下着毛毛细雨,四周一片漆黑,偶尔有车从身旁开过,我们在路边喊叫,没有一个肯停。看来想找到去村里的车辆没有什么希望了,我们只好冒雨步行回家。

没带雨具,又冷又饿,我们几个孩子,一路唱着笑着给自己壮胆。赶到家里时已经是半夜十二点多。

家人见我们雨夜而归很意外,又心疼又惊喜。我们回到家里安心、踏实,吃一碗妈妈煮的热乎乎的饭,睡一觉,路途的辛苦就烟消云散了。

当年周末是单休,次日一早就得回返学校。在家吃了早饭,九点钟集中到村口,由石油公司工作的同学的父亲带领,两次转车,回到学校已快黄昏。

我们的芳华岁月(二)/四十年前高中生的吃住行购

05

当时每次开学家里都给带点钱,除了生活费,没有什么富余。

高二下半学期,物理老师推荐要买一本习题集,每人交五毛钱。我的零钱花完了,捎信让家里再寄些钱,但还没有寄到。

到了老师截止的交钱时间,我还没交,老师在班里点名批评了我。同桌听说我没钱了,主动替我交上。

学校有一个老师是我同乡,物理老师给这位同乡老师讲了我没钱买书的事情。同乡老师找我谈话,听我说家里的钱没有寄到,就主动借给我五元钱。可能是随后家里寄的钱数量有限吧,直到我毕业都没把同乡老师的五元钱还上。

离校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想起这件事我就很焦虑,总觉得一块石头压在心上。常常为没有还钱而自责,有时半夜做梦都被惊醒:同乡的老师会如何看待我,我以后怎么再见老师?同学们是不是会指责我?这五元钱让我长时间郁闷、困惑、纠结。

家乡离学校路途远,我专门去还钱又担忧尴尬。纠结很久后,我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我同村的一个学弟给老师把钱捎过去。

钱给出去了,是不是到了老师手里我不知道,但自己终于轻松、解脱了。多年后我再见到同乡的这位老师,说起这事,老师说他早已记不清这回事情了。

06

读高中至今,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我依然难忘那些青春岁月。

难忘那些艰难岁月里互相取暖互相帮扶的同学,难忘那个宽容大度慷慨解囊相助的老师,难忘多次为我们挡顺风车的同学的父亲。难忘为了省下两元钱的交通费步行几十里路回家的艰辛,难忘周末两顿饭的饥肠辘辘,难忘站在顺风车厢的得意,难忘一碗素汤面的满足……

那些青春岁月里的艰难、困苦与尴尬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吃苦、勤俭的品质。这种品质融入到我们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里,造就了我们最吃苦最勤奋的这一代人。

我们的芳华岁月(二)/四十年前高中生的吃住行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