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行为学读书成长励志

D9:2019-03-07 如何想到又做到:Neurohacks

2019-03-07  本文已影响74人  叶宜亮

“先干了再想”

完美主义者的一个常见问题,是要让自己充分准备好了再去做一些事情,要彻底做好了心理准备,再开始坚持某个习惯。

然而神经学家的研究结果与此相反。

首先,你的意识对身体的命令能力,没有你以为的那么有效;

其次,其实你的身体动作本身,可以反过来影响你的意识决策;

持久的行为改变通常并不始于意识告诉身体要做出持久的改变,而是始于先做一些小小的行为改变,接着让意识反映出这种改变。

人会通过回顾过去做的事情来形成身份认同,人们会继续做某件事,是因为这是他们自我形象的一部分。

“我是一个努力学习的人”,“我是一个能坚持健身的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慈善者”……

所以,先动起来,你的身体会反过来“暗示”你的大脑,让这种行为得以延续。

如果你已经坚持锻炼了10天,你的意识会认同自己是一个能够坚持锻炼的人,从而让你在第11天有足够的意志力走进健身房,

而你在第100天走进去健身房,是因为前面的99天给了你这样的信念。

而不是你在第一天时就要让自己通过某种方式来充满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坚持100天”。

而《微习惯》这本书也是异曲同工,它的核心理念就是: 行为在先 + 极度容易(参考前一天的日更文):

给自己设定一个非常容易就能达到的目标,“欺骗”自己动起来,而一旦动起来之后,你就“停不下来”了。

设想一下,如果你给自己定的健身目标是“每天做100个俯卧撑”,那么可以想象的到,很快有出现有那么一天,你觉得这太痛苦了,不坚持了,这个事情就中断了,你的意识里认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做100个俯卧撑。

而如果用 行为在先 + 极度容易 的组合技巧,你给自己设定一个“每天做5个俯卧撑”的目标,那么你的大脑很容易被你说服:“不就是趴下去做5个俯卧撑”嘛,来! 

而你就会开始趴下去,关键的就是这一刻,你“欺骗”自己开始了行为,然后接着你愿意的话可以多做几个,做到6-10个也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

谨记第二天不要“追求上进”地给自己加目标。你的目标就是5个,每天都是,不要增加目标。

每天欺骗自己,让自己毫无压力地趴下去,然后你愿意做5个也行,6个也行,20个也行。你的底线只是5个。

就这么做上个几十天,你会发现自己可能已经轻松完成50个。每天的目标?依然是5个。这个目标的主要意义是让你趴下去。哈。

结果就是,你成功延续了几十天的锻炼行为,你的大脑也在逐渐接受一个信号:我是可以天天坚持的。

你距离每天100个越来越近,这不就是你要的吗?

每一个小行为的完成,都提升了坚持下去的承诺感。你连续做一件事情的日子越多,就越是难以半途放下。

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心理学的牛顿第一定律”:

人很难动起来,动起来了也不容易停下来。

教育上的应用:

如果我希望我的孩子养成某一个好习惯,可以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这个行为一开始变得很有乐趣,

而且我们绝口不提这事情要坚持养成习惯(我们不需要达成这个协议,这没有帮助,反而增加了压力),我只是说我们今天来做一下这个,明天再说我们又来做一下这个,以游戏乐趣来启动行为。

在持续一段日子后,我们再来启发孩子,你看,你已经把这个事情做了这么多次了啊,很棒。

此时,孩子从身体潜意识层面有了延续行为的神经记忆,主观意识层面有了延续该行为的信心,我们可以逐渐把游戏化等外部激励机制撤出去了,依然有很大的机会让行为习惯延续下去。

好了,轮到你了,你有什么行为想改变的? 试试设计一个诡计,欺骗自己动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