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一入,不愿归凡尘
谈起佛家,少林寺总是第一个被想起的。而,世上还有一座灵隐寺,它比少林寺早建170年。
古寺与老树向来是最好的搭配。
仰头,黑褐的树干上是漫天的绿意,是叶子的颜色,更是青苔的颜色。毕竟那会是1月份,本该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这里却依旧生机勃勃。惊奇之下我伸手抚摸古树,指尖下传来湿润的手感,无数风雨洗礼过的树皮早已存在一条条的裂纹,但沧桑之下是无穷的生命力。
在古树下打转了一圈,心里渐感兴奋。细细瞧了眼方正的牌匾,上写着婉秀的字——这里就是灵隐寺了。
灵隐寺的正面牌匾 灵隐寺的背面牌匾在灵隐,所有自带的香火蜡烛是不能进去的,工作人员会统一发三根香给每一位到来的施主。
每位从或近或远之地而来的施主,心中怀抱着不同的愿景,在威严的宝殿、慈祥的佛祖前,低头垂目,虔诚祷告,敬上梵香。红尘万丈,俗世的欲望如深海里沉浮的游鱼,不是随波逐流就只能逆流向上。
然而这一刻,你是否有听到心中最真实的声音?
闲步灵隐,你会遇上着褐色、灰色、黄色百衲衣的施主,他们有的在洒扫,有的在诵经,有的在敲木鱼。祥和,这一词似乎是为他们而创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梵香袅袅,如梦似幻也许是时间流淌传承下来的韵味,这儿的建筑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庙宇与植物,静态与动态,历史的印记,生命的成长浑然一体。
青竹是我很喜欢的植物。
上回来杭州,特意给家人带了两个用竹子制成的杯子回去。
灵隐的青竹,在冬天依旧青翠欲滴。光曦微照,晨雾缭绕,若隐若现间添了几分实实虚虚的朦胧感。你可知,这是人间还是梦里的极乐世界?若有朝一日能觅一块清静之地,我愿亲手种竹,燥热之夏在竹中纳凉,偷得浮生半日闲。
不知,大家平日里是否有读佛经的习惯?
灵隐夹道两旁立着小木牌,上面刻着简单的佛偈。寥寥数语,细思,却觉得奥妙。我最喜欢的一句是来自《大般若经》,分享给大家:
无所得,即是得。以是得,无所得。
人生的高潮、低潮不过是我们自认为或他人判断的罢,所依据的角度、立场不同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转个身一无所有的赤贫之人,也许收获的是心灵的平静与知足;坐拥金山银山的人,亦不见得能呼风唤雨、高枕无忧。
千年古寺,灵隐有很多自己的故事。
僧人在此圆寂,施主在此祈福,不断有人离开,不停有人留下。
经霜历雪,任凭风雨,
灵隐一入,不愿归凡尘。
春去秋来,世上已千年。
灵隐的美,说实话,眼睛看见的远比照片里定格的让人舒服,我再怎么描述依旧觉得词不达意。如果可以,大家亲自去灵隐走一遭,回来跟我分享一下你的感悟吧。
(ps文中的图片是我自己用手机一张张拍摄挑选的,如果想使用请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