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社区专题精选“红楼世界”专题拟推荐文汇总红楼世界

红楼||浅谈《红楼梦》开篇一顽石

2021-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梅美生活1

红楼世界专题推荐超赞支持:
这是一篇“红学”论文,根植于时间背景,结合曹雪芹家世和个人遭遇,论述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女娲补天所遗下的一块顽石的“寓意”,资料翔实,论述周密。详细阅读,对于理解《红楼梦》的深刻主旨会有很大启发。特此推荐。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曹雪芹说因经历了一番梦幻后,所以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

这石头说的就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是女娲补天时单单遗漏下的一块。后被一僧一道幻化为“通灵宝玉”随神瑛侍者人身贾宝玉之口落草于人世。

曹雪芹以上帝视角、身处众生之中,用虚幻之境的四维空间结合贾府三维空间发生的事件,在特定的时间轴上来回穿越,分析家族败落原因,无奈地表达了心中苦闷之情。

据《清朝文字狱》一书统计,康熙、雍正两朝文字狱大约30起,其中涉及官绅、名士者至少20起,占全部案件的2/3。而乾隆年间触犯文网者,则多数是下层知识分子及稍解文义的平民。

曹雪芹《红楼梦》10载删改5次必有原因,某笔记载其《红楼梦》删削源委,谓某时高庙(即乾隆)临幸满人某家,适某外出,检籍,得《石头记》,挟其一册而去。某归,大惧。急就原本删改进呈……

但真事窝在心里不吐不快,要绕过“文字狱”,既能瞒天过海,又可让天下皆知便要认真考虑。痴人说梦与通灵玄幻到底的内容,不是每个读者都愿意读下去。

干脆在首回来个铺垫,以“掩耳盗铃”之法暗示读者书中不过是讲些“梦幻”、“通灵”之类的故事,让读者从关联性中自寻蛛丝马迹,推导事实真相。于是,虚实相互交织,谐音起名、官职虚拟,“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作品风格由此建立,果然,读者聪明,不负曹公之望,以后出现众多红学派与曹学历史派研究,更令曹公出乎预料了吧。


本人手捧《红楼梦》之时,是置身于红学派与曹学研究派之外的,但这本著作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原本想以研究欣赏书中艺术内容为重点的我,被内容不知不觉引入,并拉入更深的红学漩涡与思考里,作者的家史起于历史背景的社会制度原因,所以曹学也不得不进入阅读范围。

对于作者书中所写文字,个人更倾向于曹雪芹是在虚14岁时遭遇了抄家之事。之所以表明自己观点,是源于曹雪芹的出生时间有两种说法:生于乙未说是虚岁14岁,生于甲辰说是虚岁5岁。

如果按生于甲辰说,5岁大的男孩在脑中留下家族里那么多的记忆是吃力的,虽有几岁孩子的记忆是“录像机”之说,但这得基于他的真实经历,即便靠族人详解家族史,书中所述贾宝玉(曹雪芹)与钗、丫鬟们共同经历过的岁月也是很难通得想象复原的。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对照书里的内容,虚岁十几的男孩记忆还原过去就显得可信多了,把贾宝玉置于作者曹雪芹影子之下也便更说得通些。

曹雪芹说“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这里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诚意的悔过之情,至于到底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竟导致他吐出此言,那就请打开《红楼梦》认真阅读吧,当你不知不觉间化作一枚虔诚红/曹粉时,也许你在各种谜团里演变为一个“神探”推理高手时,你就懂得了贾宝玉与曹雪芹。

《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之句,说明事物发展的规矩来自循序渐进的量化积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结果基本解释了世间万物变化的真相。这同样也是佛家因果说及道家基本思想的体现。

贾府里有很多现象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比如大事件中的秦可卿奢华葬礼、建造大观园、贾府被抄等。还有十二钗之外的一些小人物命运,娇杏、门子、冯渊、冷子兴、贾府仆人与丫鬟等。结合大事件与一些不起眼小人物的背后综合推理分析,你便会得到阅读的乐趣并了解到事实的真相。贾府里的人物也便鲜活起来。

《红楼梦》里总有曹雪芹化作的各种角色影子,从外形到内心,从男性到女性,从贵族、士大夫到乡野仆人与奴才,曹雪芹塑造人物的能力强悍多变,每个人物的性格与言谈举止都似被量身定做。

他还有不逊于名家诗词的创作能力,对音乐、绘画、建筑与园林之美高人一筹力的鉴赏力等都令人诚心折服。个人也常与红粉聊说,这书不像是一人所为,应该由一团队共同打造而成。不,个人所愚与能力限制了想象,只能用一句评语表达:曹雪芹是个真正伟大的作家!


让我们插入一点曹家的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作者欲说还休的内容。

曹家的发迹来自曹雪芹高祖曹振彦,曾祖母是康熙的保姆,康熙是个报恩的皇帝,于是便有了曹雪芹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曹颙/曹頫三代在江南荣华六十馀年的历史。康熙帝才应该是曹家最大的贵人。

曹家被抄家发生在雍正5年,康雍乾盛世134年,雍正在位13年。书中以虚拟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为例,借门子之口说“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正是曹雪芹一语点中的落魄之语。

内忧与外患在皇权交替时期的表现尤为明显,作者非常清楚家族败落的原因,所以写了“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曹雪芹最后的潦倒之境,就如文字表述的“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曾经的荣华富贵与今日穷困潦倒做了强烈的对比,这警示的便是要引起读者注意的地方,更是曹雪芹成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读《红楼梦》,发现书里的思想线主要有表现佛道观,于是就认为曹雪芹的“芹溪居士”可能来自信仰佛学。可是再参考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李明新对曹雪芹的经历分析后,便觉得曹雪芹虽有居士名号,但应该属于“士大夫阶层”。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政治是绝大多数“士大夫”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曹雪芹的博学多才在《红楼梦》一书充分表现出来。至于他在作品里体现的思想,佛道观偏多,这也许是他在行文时的思考,也许是他通过家族败落后的认同观。

说到《石头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顽石因女娲补天单单遗漏下一块,后来便成为“通灵宝玉”见证贾府(人间)的悲欢离合。作者为何写石头不甘,定要神幻为“通灵宝玉”?

大千世界,土生万物,石由土凝聚而成,以硬度愈坚、颜色鲜亮、内纯无杂而贵。玉是石的精华,石头被玉化通常要经历万年,大理石变玛瑙,玛瑙成玉髓,玉髓再到翡翠本身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虽然玉不可与人对话,但玉一直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它象征了很多。古代人佩玉,除了装饰表现外在美,还有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品德等自我修养。它能体现人的身份与风度。古代君子佩玉,可以用以警示规范人的道德与行为。玉还有通灵作用,能传达祝愿给神灵,这代表着对神灵的无限崇敬。

君子以玉比德,无故而玉不去身。山川之精英鉴玉材质美,人文之精美赏玉雕琢相。
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民就懂得了用玉妆扮与美化。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可以说,中国玉的文化是带着神秘色彩的。这也符合《红楼梦》的气质。


那么,透过女娲补天的故事,作者还要暗示什么呢?阅读过《淮南子·览冥训》后得知,伏羲氏、女娲的丰功伟绩,从来不以标榜炫耀为功绩,从来不张扬自己名声,他们隐藏真人之道,遵从天地自然。强调做人重道德便通九天,智巧奸诈无法生存之理。他们不以设法制却以至高德性流传后世,皆因他们达到了一种专一境界,即虚静无为!

那么,“灵性已通”的这块石就很有意思了,它应该继续虚静才是,为何听了一僧一道的聊天后,竟苦求再四,二仙也知不可强求,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这理由终于充足,可见,一切还得要顺势而为,就让石头自个去人间了解因果之相吧!

文字可以缩短顽石的玉化时间,大自然本身就是孕育万物的道场。“通灵宝玉”的使命被赋予了深层意义,它集天地之灵气,赋予携带者好运,属于滋养人性的灵物。有“通灵宝玉”携身,贾宝玉才会在家道中落后看透人性,明白了悟一切为空的道理,终是遁入了空门。

《淮南子》一书内容,除了主张学习先秦道家思想外,还融入了许多诸子百家学说的精华部分,这些思想可说属中国本宗文化,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注释中也屡见不鲜。

曹雪芹以一僧一道作为贯穿,便是佛道思想融入其中的体现。佛家教育思想源于印度,先非本宗文化后国化,并与儒释道并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红楼梦》开篇提及,立意明显。

顽石原不知道,吃苦是消业,享福是消福的道理,它在蛮荒地哀嚎,它忘记了守静,它久静生动的劫数到了。于是顺其自然,一僧一道不如做个好事,用它随贾宝玉落草入人世,让它变成“通灵宝玉”暗示贾宝玉尽早开悟。

世界万物互相感应,奥秘玄妙深微,有些是智慧无法讲清的,辩说也是不能解释的。如上天要惩罚逆天意之人,即使他们处圹虚幽僻之中远躲藏,钻入层层重叠石室里厚相隔,最终还是无法逃避上天惩罚。

利害祸福的来龙去脉,也是难以把握与预见的。圣道如铜镜,不送不迎,任凭物来物去,不藏留物像于镜中,因此无法伤害它。它得到的正是失去的,失去的也正是得到的。这其实也是风月宝鉴镜里铺垫暗示的道理。


不多说,读后深意自显,但彻底了悟,还得慢慢琢磨。最后,把《好了歌》附上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