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思维干好机关工作
为什么要讲辩证思维?因为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常重视辩证思维,要求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便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随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强调:“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要把好这两者之间的度。”这些重要论述,都充分显示总书记对辩证思维的高度重视。
机关处长讲坛那么,什么是辩证思维呢?辩证思维就是用发展变化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这里讲的“发展变化”,有别于将对象看作静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思维,也有别于将对象看作是既成的、确定的逻辑思维,而是在承认万事万物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动态发展地看待问题。
它包括三大规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规律。
首先,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呢?就是揭示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的,这里回答了事物发展过程是什么的问题。其次,什么是对立统一呢?就是承认世间万物亦阴亦阳、亦真亦假,它们在相互作用中推动事物发展的,这里回答了事物发展的动因是什么的问题。最后,什么是质量互换规律呢?就是揭示世间万物此消彼长,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里回答了事物向新阶段发展的过程。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还是觉得不易理解,下面我就举个例子。前不久,澳门全国人大代表到我市调研,整个活动组织的非常顺利。但期间遇到过两个问题。一是第二天要到磁器口,天气预报却通知说要下大雨,大家知道,磁器口那个地方,人多巷窄,到处都是岔路,届时人人打一把雨伞,估计谁是谁都认不出来,听不清解说也就罢了,要是走丢了代表可就出洋相了。怎么办?组织活动的领导突然想到了在三峡博物馆参观时导游解说用到的无线耳麦,于是协调借出发给每位代表,结果第二天在大雨中解说员轻言细语,也能听得很清楚,既没有干扰周围群众,又把人员组织得很紧凑。此外,还遇到一个问题,很多澳门代表都是第一次来重庆,带点礼物回去是人之常情,可行程安排的很满,没有自行购物的时间,我们又不能赠予物品。怎么办?组织者又想到联系周边的特产店,区分不同价格品种打包,放到宾馆一楼大厅供代表选择,既符合了纪律规定,又满足了客人的愿望,受到代表一致好评。
你看,天要下雨是不可避免的,它也昭示着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向前的,这不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吗?如何做好雨天的组织工作,如何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满足客人意愿,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在正反矛盾相互作用中前进的,这不是“对立统一”规律吗?再次,接待工作圆满成功,大家的辛勤努力变为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不是“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吗?最后,回顾整个过程,我们始终秉持了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处理问题,这不就是辩证思维吗?其实,工作中运用辩证思维的例子很多,它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下面我跟大家交流三点:
01 否定之否定规律启示我们,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向前的,机关工作也要经得起反复、受得住折腾
机关工作少不了跟文字材料打交道,而文字材料就是一个最需要经得起反复、受得住折腾的工作。以前,在某大机关听老干事讲过这样一个事:某个重要的文字材料,初稿完成后处长改,处长改完了以后副秘书长改,副秘书长改完了以后秘书长改,秘书长改完以后副主任改,副主任改完了以后主任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送到主要领导那里了,领导说,我经过这几天的思考,觉得之前那个思路不对,来来来,我重新给你们说个思路……虽然后来知道这是一个玩笑,但这类事情并不是不可能发生。
当然,我们可以从作风的角度进行批判,但更应从标准的角度进行感悟。文字材料是一个不断雕琢的过程,就像雕琢玉石一样,需要经过构思、取舍、成型、打磨、抛光等工序才能够制作成功。大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觉,在研究讨论材料时,往往是道理越辩越明,思路越理越顺,文章越改越凝练,这也是材料起草者认识不断加深的一个标志。我们处里面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遇到重要的材料,处长都会转发给全处同志提意见,甚至坐下来专门进行研讨,即便大家发言不一定讲的准、讲的对,但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启发,帮助清醒头脑、看到不足。
跳出具体工作,历史发展的进程都是如此。随着认知的提升,我们知道,推动历史进程的并不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压迫与反抗,而是各种行为主体共同博弈的结果。期间,还有气候变化和技术变迁两个至关重要的变量。比如,明朝的灭亡就和地球的小冰期有关,鸦片战争的失败也与武器装备落后有直接关系。在资源不发生大的变化情况下,这些群体的博弈会逐渐达成一个均衡点,社会结构就稳定下来了,但是如果出现发生气候变化或者重大的技术变革,就会再一次打破原来的均衡,社会结构就会再次重构,出现重大的历史变迁。所以,历史充满了机缘巧合和生死抉择,不可能模仿和复制,也注定是曲折的、螺旋式地向前发展。
我们讲,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照搬西方的条条框框,这还不仅仅是制度自信的问题,而是因为西方政治制度至今,都是经过了无数血泪、巧合、生死和意外,任何一个历史机缘稍有变化,我们看到的模样也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些历史机缘的中国,怎么可能走上一条一模一样的道路呢?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科学上就更普遍了。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做了1500多次实验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有人嘲笑他失败了1500多次,他却回答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成功发现了15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最后爱迪生就是运用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终于找到了钨丝这种材质。甚至可以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撑起了科学这座的大厦。因为科学本质是一种猜想,只不过是目前最合理的猜想,证据越多就越可信罢了。它的真实面目就是“猜想—批判—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当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猜想,显然比“地心说”猜想更合理,于是人类对天体的认知更进了一步,后来日心说猜想又遭到质疑,天文学家又提出更加合理的解释。那么,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机关工作有什么启示呢?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顶得住就顶,顶不住就熬。机关工作都有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要敢于跳出自己的工作舒适区,去争取有压力有挑战的任务。即便还不能胜任也不要放弃,能力不足就贡献态度,跟在别人后面咬牙坚持,终有一天冰雪就会融化,山花就会盛开,取经的和尚就会来,你也会变成那只孙悟空。
二是抓主要矛盾,重点带一般。古人讲“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机关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杂,而人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不能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去抓,而要懂得取舍、学会放弃,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多打歼灭战、少打运动战、不打游击战,做到“一般事情一般过,重点事情重点抓”,才能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
三是过程多痛苦,过后多痛快。工作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件事情几经波折,最后圆满成功,心情一定特别愉快;一份材料数易其稿,最终得到认可,心里一定特别轻松。所以,工作上我们应努力做到绝不耽误事、善于琢磨事、遇事不怕事、努力长本事,相信每一个坚持,都能得到愉快的回报。
02 对立统一的规律启示我们,学会“两面性”看待问题,善于在正反互动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从反面看一看,为什么要学会“两面性”看待问题?原因是要对抗人类的天性,这个天性就是喜欢用简单因果逻辑思考问题。天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因为有雷公雷婆。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因为阎王要你三更死、你活不过四更。在古代,自从创造了神这个物种,人类所有的疑问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这就是最简单的因果逻辑。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比如,有人对比发现,喝红酒的人往往更健康。但真是红酒使人健康吗?其实红酒里那点养生物质,很多水果都能满足,之所以喝红酒的人健康,其根源不是在红酒本身,而是喝红酒的人更注重生活品质,他们大多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和健康意识,因此是更健康的人喝红酒,而不是喝红酒的人更健康。
再比如,买学区房能够让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仅仅是因为学校教育质量好吗?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肯花大价钱买学区房的人肯定重视子女的教育,在这个环境中,子女有更好的同伴,家长也有良师益友,大家相互影响、协同进化,子女当然就更容易成才嘛。
所以,简单的因果逻辑不能揭示真相,只有辩证的看待问题才能应对复杂世界。迷信和科学都是为了揭示事物背后的规律,不过迷信选择了简单因果逻辑而成为迷信,科学运用了唯物辩证方法而成为科学。胡适讲,千言万语都是为了教人一个不被迷惑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正反两面辩证看问题。
那么,如何理解对立统一呢?首先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一位处长说得好:“就是凡是都不要一棍子打死。”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化危为机。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一位老太婆问一位禅师,我每天都很忧愁,因为我的大女儿嫁给一个卖伞的,二女儿嫁给一个卖帽子的,天晴的时候我担心大女儿家生意不好,雨天的时候我又担心二女儿家生意不好,所以每天都过得很纠结。禅师听完笑道,你应该每天都很高兴才对呀,天晴时二女儿家帽子就好卖,雨天时大女儿家雨伞就好卖,老太婆听完会心一笑,终于解开了心结。故事中,卖伞和卖帽子这对矛盾,在是否下雨这个变量影响下,既有“总有一方生意差”的对立面,也有“总有一方生意好”的统一面,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要不要买豪车。如果你是位老板,当然该买,应为豪车给你带来信任和商机;但如果你是公务员,那就要斟酌了,因为豪车不仅不能给你带来身份的象征,还可能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喜欢戴名表,但这些名表并没有抬高他尊贵的身份,反而给他扣上“表哥”骂名,引来牢狱之灾。这些都是从事物的两面性分析看待问题的表现。
那么,如何在对立统一中汲取力量呢?关于这个问题,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说过:“原以为发展能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发展之后又出现新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问题是解决不完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出现新问题。而事物的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完成的。难怪有人说: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结合机关工作,我也有三点体会:
一是逆境要多照镜子,顺境时要多看窗外。前半句好理解,当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怨天尤人没有用。后半句是什么意思呢?辩证法告诉我们,顺境的时间越长,距离逆境的时间就越近了,所以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提早发现潜在的危机,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二是跳出自身看自身,立足自己看自己。一方面,要学会登高望远,在一览众山小中,看清自己的位置和渺小,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另一方面,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立足现实思考问题,不纠结过去、不忧心未来,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情,静静的等待时间的回报。
三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现实生活中,工作和学习是分不开的,也没有必要分得那么开。俗话说,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注重在工作中积累心得、学思践悟,效率必然更高。同时,也不能仅满足于事务性工作,要在善于在阅读思考中深化对工作理解。
03 质量互变的规律启示我们,要注重目标引领,在价值的定向积累中实现工作的跃迁
要实现价值的定向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就必须紧紧盯住自己的目标。这里,我用两部热映影片,谈谈关于目标引领的看法。
第一部电影是《芳华》,片中的主角刘峰,全国学雷锋标兵,组织重点培养对象,有困难找刘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对他称赞有加,他也沉寂在一片荣光之中。但刘峰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目标感,生活全凭组织推动,业余时间都花在不痛不痒的“好事”上,一旦离开组织,他便迷失了自我,甚至沦落到举步维艰、穷困潦倒的境地。特别是在那场战斗中,作为现场最高指挥员,在遭敌伏击后,他的第一反应该是如何带队突围,而他首先却是四处寻找医药包救护伤员,结果造成了更大的伤亡。这就是对自己角色目标的缺失,可以说,作为战友他是称职的,但作为指挥员他又是失职的。
还有一部片子叫《最后的棒棒》,影片讲述的是几位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随着重庆交通状况的极大改善,当年的山城棒棒军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部影片就是以平视的角度,记录了一群年迈的棒棒们真实的生活状态。看过影片我非常感慨。首先要致敬,因为每张浸透汗水的零钱都是自食其力的尊严,对这群为城市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建设者们,理应得到这个时代的善待。其次也要反思,为何城市发展的列车带走了一波又一波的棒棒,而他们却被剩在了月台?影片中,杜总曾经也是一名棒棒,现在建筑防水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还在解放碑CBD买下一层楼;另一位棒棒大石,省吃俭用在城里买了房,仅做房屋转租业务每月就挣1万多。他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这年头,光靠力气吃饭不行。”是啊,当厚实的肩膀遇见有目标的头脑,棒棒也能站在城市之巅指点江山,怕的就是从来没有过目标。
知识脱口秀主持人罗振宇对此也有精彩阐述:岁数越大,自己就越发现,一个人是不是优秀,关键不是能力,而是自我的目标感,没有自我目标感的人,天天喊着改变世界,其实他什么都改变不了,只是外部世界让他不舒服,他把这个不舒服喊出来罢了。而有目标感的人呢?他只算自己的账,他不会让世界改变他,世界只是他的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拍摄《最后的棒棒》的导演何苦就是一位有着明确目标的人。他真名何长宁,原是重庆警备区录像室主任,自主择业以后,他扛着一根棒棒,走进自力巷53号,拜一群平均年龄62岁的棒棒为师,同吃同住同劳动,拍下了这个行业即将消失前的珍贵影像。四年多来,一个正团职军官几乎销声匿迹,连在微信朋友圈里都没有刷下存在感,他锁定目标艰难前行,虽历经艰辛、却从未动摇,终于带着自己的作品凯旋归来。对他而言,这部小成本电影能在全国上映,票房已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实现了从一名转业军官到职业导演的量变质变。
习总书记曾经告诫大家“要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当初你的目的。可以说,不忘初心,本质上就是目标牵引。我们应当如何确立自己的目标呢?我的体会是树立“大、中、小、微”四种目标。
一是树立大目标。何为大目标,就是自己人生的初心。这要求我们注重向身边的领导和前辈取经,以他们为榜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要时常站在10年或20年后,反思自己将要前进的道路;时常问问自己楼下保安经常问的三个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有心中有灯塔,才能明确方向、才能自我赋能、才能聚集力量,才会最终够实现人生的价值。为此,查理芒格说: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在75岁时拥有450亿美元资产,而是在他年轻时就想明白了很多问题,并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
二是树立中目标。何为中目标?就是3-5年内的规划。有位领导告诉我,他有一个目标,就是聚焦一个极小的领域,不断专研积累,直至成为专家。他选定的这个极小的领域就是“如何自我培养”。为此,他又把这个目标拆分为5件事“一篇论文、一本专著、一个短片、一堂讲座、一个微信公众号”,去年他已经启动了他的计划,成果也陆续问世。这个事,他准备做十年。
三是树立小目标。何为小目标?就是用好阶段性的时间。比如,休假、出差、参加培训,都可以事前给自己定下一些目标。完不成也不要紧,自娱自乐而已。比如,我就给自己定下纪律:做一事写一总结、读一书写一心得、游一地写一游记,见一牛人学一长处。前不久,陪父母去了一趟川西,回来写了一篇《西行川康,这一次我终于听懂了康定情歌》;看了《最后的棒棒》,我写下《七夕之际,爱她,就带她去看最后的棒棒》,何苦导演说这是目前关于影片最懂他、最有深度的影评推文,该文在各网络媒体上点击量过十万。
四是树立微目标。所谓微目标,就是利用好琐碎的时间。比如,今天来听处长讲坛要搞清一个什么知识?这项工作我要提升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上周末冒着被踩踏的危险去看了智博会,回来到底有什么收获?等等。微目标让日子过得充实,迫使自己不曾饶过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