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生活

“真诚、认真、老实”是最快的成长方式

2016-12-08  本文已影响176人  F公子

一、学习态度:真诚、认真、老实

这个时代是一个不真诚、不认真、不老实的时代,所以要接受真诚认真老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凡夫心的特点就是无明和我执,因为无明,使我们的认识收到感觉、情绪、观念的影响,从而产生种种错误认识。因为我执,又会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对于世界的错误认识当作真实,并执着于此。所以要想改变自己,除非我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接受智慧文化的教育。

佛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存在的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智慧的认识。然而,佛法对我们产生的效果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自己,是“覆器?垢器?漏器?”还是“法器”?

在修学中,“于己作病者想,于说法者作医者想,于教法做药物想,于修行作疗病想,于如来作正士想,于正法作久住想。”其中最重要的是病者想,这也是“真诚、认真、老实”的重要基础。

“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取决于能否离三种过。具六种想。

态度模式决定了我们对于法的“理解、接受、运用”,也决定了我们对法的受益程度,即能否通过学佛完成观念、心态和生命品质的改变。

二、认识八步骤

八步骤三种禅修是对十八字方针在修学上的概括,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生命品质“的方法。其中,前四步偏向理解和接受,后四步则是运用+三种改变。

“理解、接受、运用”是通过心相续来传承佛法,完成生命品质的改造,帮助更多的人走向觉醒。

目前社会上学佛两大误区:一、偏于理论;二、盲修瞎练。佛陀一生应机设教,都是为解决众生问题服务。在佛陀的教法中,有理论,有实践。所以说,学佛是一个从言教到生活,从观念到心行的系统工程。

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根据现在人的修学需要,师父概括出八步骤三种禅修。

最一开始学习法义的时候,我只是知道看三遍,然后对照辅导材料,把每部分的答案整理出来,每次也都会有收获,可是却无法形成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法义内容好像是知道了,但是又根本说不出来。也尝试去看“八步骤”,可是却又觉得麻烦,不愿意去做。

后来有一次班级共修,辅导员说再往后会学习八步骤三种禅修,大家可以先按照八步骤去做试试。回到家我再次去看八步骤,特别是对于前面三部,理解每句话、每段、每个章节的法义,我以前就只是看,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也能看明白,于是就自以为自己理解了。可是随着前几次的学习,听着辅导员每次那么完整地总结每期法义,自己好像重新看了一遍书的感觉,但是自己却做不到复述,我知道,自己肯定学习方法有问题。

再重新看八步骤,我问自己,我要写出每一段落的段意吗?会不会太麻烦?会不会太耗费时间?问家里的师兄(他学习会去总结段意),他回复我“可以啊,去做试试”

然后,第一遍:我就开始尝试去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并总结段意,好像又回到了上学的时候。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以前看一遍多很多时间,40分钟根本看不够第一遍,可是这样看下来的第一遍,要比我以前只是看三遍的收获要大,理解的要更全面。

第二遍,开始对照辅导材料上的问题,法义上是怎么说的,我是怎么理解的。记得第一次看辅助材料的时候,真的不以为然,感觉那些问题不就是对于法义的概括嘛,并没有起珍惜感恩之心。然后,我就想尝试如果是我写辅导材料,我会问什么问题,尝试去问,然后自己回答。当我把自己问的问题和辅助材料上的问题进行对比的时候,顿时汗颜,小巫见大巫之感,自己问的问题真的很浅,没有任何深度。而辅导材料上的问题则是仅仅贴合八步骤,不仅问法义上是怎么说的,你自己是怎么看的?还会有你也是这么认为吗?理论联系现实,每次都让我对于法义的理解更进一步。

当然,也正是这一步,让我再次相信原来真的有“真理”的存在。曾经上学的时候,经常背诵名人名言之类的,那么时候认为那些话就是真理。可是上了大学、工作以后,发现那些话根本就不通用,他们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提出的而已,甚至有一些话根本就不对。比如说最简单的“努力就会有收获”,我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还有“知识是从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 —— 宋庆龄”看似无懈可击,可是刻苦劳动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就吗?答案就好像不一定。

或者说,有些话看似无懈可击,可是根本没什么意义,根本不究竟。比如说“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 乔叟”,可是在这个普遍不真诚的世界上,到底什么叫“真诚”?是老实?说真话?好像都不对……

后来,我干脆就确定,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真理。

可是进入三级修学,学习佛法的这几个月,不仅仅是重新刷新了我的价值观,也让我确定,佛法中的真理是存在的,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原来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因缘和合”……

第三部,做出思维导图,可以更清晰地看清楚整本书都讲了什么,从哪些方面去讲,怎么讲的。然后合上书,自己尝试去复述,让自己能够记住,头脑中有这个认识。班级共修的时候,也会注意其他师兄是怎么复述的,我可以做出哪些改变。特别是辅导员复述的时候,我也会针对自己的导图看看自己是否有遗漏的,可以如何补充,每个部分可以如何链接,逐渐地去学习,争取尽可能地达到完整、准确、透彻。然后再看辅导材料里面的“修学检验”的问题,看自己是否达到,如何回答。

以前没有这样做的时候,每次班级共修分享,我都需要特意去想自己要说什么,有哪些是自己用到了法义,需要提前写好,否则就不知道现场说什么。可是当我按照八步骤这样去做的,每次分享我并不需要提前写好,而是现场听大家分享,然后结合我的理解,我的生活列个大概提纲就可以了。这样也能够和大家的有效结合,也能够有我自己的感受。“分享”好像变得更容易了。有时候还会感觉很多感受还没说完,所以就会回来再次写出来,发到网站。以此好像形成了一个促进的循环,也能够自然地去运用法义。

具备“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六种想中“病者想”是其中的关键,同时当我们能够按照八步骤去学习,特别是对照现实这部分,也会更进一步促进我们的“病者想”,也更促进了我们要真诚认真老实地去修学。

这点感受主要是从自己学习的经历中出发。我在进入三级修学之前,根本没有病者想。记得当时学习学员手册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话“我们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我当时真的很怀疑。我是学习心理学的,心理学里面“病”指的是非正常人,才能称之为“病”。所以学到这部分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没病,我本身挺好的,没啥问题。只是想把佛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更智慧的学习而已。

于是在学习的一开始,我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八步骤去学而已,可是随着每次学习,每次对照现实,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真的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一开始只是觉得是患者,后来觉得重病患者,再后来觉得自己的串戏真的很深,无药可救的感觉。为此难受、折腾、不安了两三天。那晚跪拜在三宝前,深深地忏悔。“重病患者”这个称呼,真的是一种慈悲。

八步骤看前两遍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成为了“法器”,以为自己的态度足够真诚认真老实,可是当我再一遍去看视频,问自己的时候,我只能说,我还不是。自修的时候可以安住,可是当我遇到比较重要的对境,真正落实到生活的时候,自然运用没法用上的时候,我就会本能地逃避,按照自己以前的串习去行为。可是事后,又开始后悔“自己怎么可以这样呢?怎么又跟着以前的模式走了?”。小组共修的时候,静秋师兄说,其实后悔、谴责自己,这也是在强化过去的行为模式。

看视频,师父对这部分也做了开示:有时候面对更尖锐的一些环境,我们的心就很容易掉到串习里去,所以你要刻意地去运用,你甚至要停下来,再做一些观修,你需要去忆念一下“如梦幻泡影”、“轮回的苦”、“三宝的功德”等,你要做一系列的思维,然后才能把自己的正念,再提起来。

而我却总是挑简单地去做,跟着旧有的串习跑,然后还疑惑自己怎么又回来了呢,没进步。其实是自己在偷懒,没有真诚认真老实地面对自己。

越学习越感恩,感恩此生有这个机会可以接触到佛法,可以有机会接触到三级修学,可以遇到那么多同修一起在路上,感恩三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