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唐诗05 || 江雪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阴
之前背完前面两首唐诗后,有次晚上带糖出去溜达,想起“考”下石头,于是问石头还记得崔颢的“黄鹤楼”不?石头嗤之以鼻地笑了,好嘛,看来这首他记得很牢。
我不死心,又问,那你还记得“芙蓉楼送辛渐”?石头马上在脑子里搜索,嘴里说着记得,很熟悉,可就是想不起个开头来。看他抓耳挠腮的样子,忍不住笑,提醒“寒雨……”石头马上接茬,流畅背出了后面几句。看来他的记忆力确实好很多,这么多年了,居然有的还记得,有的稍微提醒就想起来了。
而我自称记忆力不错的人,却早已忘个差不多。上次记录杜甫的“春夜喜雨”,简友丘豸说还记得,竟然能一字不漏地记得课本里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甚为佩服。其实,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我都背过,那时滚瓜乱熟的,娃小的时候还陪她背过一些古诗,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好多不记得了:)
今天继续背唐诗,来首最喜欢的也相对简单的《江雪》,这是柳宗元的经典名美篇,因为背诵这首时,总能在脑子里出现一幅画面,感觉这首诗读来就是一幅雪景画卷。说简单,是因为这首以前背过,现在不用再背,稍微温习一下就捡回来了。原文: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没啥生僻字词,很好理解,意境浓厚,越背诵越喜欢,越佩服柳宗元的妙手成诗。绝:无,没有;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人踪:人的脚印;孤:孤零零;蓑笠:蓑衣和斗笠。独:独自。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永州。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我觉得还是听听度娘的,她赏析的最到位。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如此一来,就能充分表达出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我在背诵的时候,脑子里就特别有画面感,我想也是这首诗特别受画家们青睐的缘由吧,古往今来,这首美诗不知又成就了多少版本的“江雪”画作:)
河边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