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好文互赏消零送赞活动助力每一个梦想我与简书的故事

我与简书的故事|一年陪伴营

2022-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我不可以叫小玉咩

一年陪伴营,入营时我很轻松,9.1日我们就开学啦,群里公告说要写一篇读史计划,我目标也很明确——开心就好,图一热闹。

一群伙伴聚在一起学历史,中华文明从上古到先秦,其中的故事,有真有假,有真的多一层思考,有假的也多一层幻想。总之,我们就这样开始了。

我未想过要理清一段历史,不管是哪一段,确实从未想过。

这不同于上课没有考试压力,显得更轻松一些,我偷偷跑去看同学们的学习计划,很有趣,有些觉得好难,有些觉得有趣,但大家都满怀着期待。而我,可以找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部分,了解大概就好,我总说外行看热闹。

这一个月的先秦历史马上要结束了,要说收获的话,还真是不一般的大呀!

首先,我多了晚上与孩子一起聊天的素材,讲故事时,我也多了脑子里也跳出了更多的角色,我可以跟孩子讲,很久以前xxx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是这样做的。

有时候我讲的并不对,但没关系,孩子会发现,我等着她来指正。比如,我说你知道吗?荆轲是个女的。(因为游戏里她是个女的),孩子就说,不是吧!荆轲是男的啊,他打了一把什么什么武器……

当孩子这样说,我就认怂,好吧!妈妈确实没有认真看书,所以我不确定荆轲是不是女的,等我弄清楚再来告诉你。

我们讨论这一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孩子与我的看法并不会完全一致,于是,我会回头再看一遍,这样我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多了一层认识,并且能对一些细节记得更清楚。

其次,我对一些看书听书的APP使用提升了太多。

以前我看电子书,随便翻翻就算完。往往还几个月过去了,自己看的书还没自己写的字多,大家帮我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看书总比写字快吧?现在这万事依靠电子设备的时代,自己每天又能写几个字?

所以我总觉得自己买读书会员跟做慈善没啥区别了。现在用来挖掘一些有意思的关于历史的资料,挺好!最起码物有所值。

有时候也会想,别人看过的,我再去看,是不是少了些思考?在我这里片刻之后就没有这个困扰了,对于一个内存量为0的人,我有什么资格谈自行车呢?读就是了,读了才有印象,有印象才会思考。

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又因为我要学习历史,而被我从记忆里翻找了出来了。

如果一本书这样说,另一本书有那样说,我终于有了思想的参考,假设这俩说法都对?或者假设其中一个说法不对?

不不,或许我要思考的不是谁对谁不对,我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他们这样说?与那时的背景作者的经历有没有关系。这是一层思考,第二层思考听起来比较自私,用一句话来描述大概是这样,“这样的历史,我们非要如此去较真就大可不必了。”倒不是我没有一颗追求历史真相的八卦之心,而是我也必须有摆正自己位置的勇气。

于是这第二层影响,从提升读书软件的使用率一下子拔高到了,我是谁?

哇!我好优秀。谢谢陪伴营!

既然提到了“我是谁”这样富有哲学意义的句子,我不妨再一次对自己提问,我从哪里来?

不是女娲,但也总有点关系对吧!

前两天看书邂逅一个说法,“通识教育”。这个词的名词解释有点特别,因为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我认同一点,通识教育有必要回答我们几个关于“人”的问题:

比如,一个人基础的知识框架和思考能力应该是什么?
一个人对于世界、对于文明的基本了解?
对于人生和伦理问题应该有什么基本看法?
这些内容,就是如今常说的通识教育,也被称为“博雅教育”。

这说法有点“大”,我换一个角度理解,就是做人要有点“水平”。有句话说,“宁可和明白人吵架,不和糊涂人说话。”用我妈的话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最起码要有点文化有点素质。

我发现,我们的历史其实可以很好的对应这些问题。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那历史也是,因为历史可是我们的祖先,而通常历史楼下来的也是“优秀”的榜样,他们的优秀我有必要解释,不是正参考就是负参考。

一开始我写先秦计划时,说司马大人说以史为鉴,我仔细思考了,以我这智商能不能为鉴我不确定,但看了几本书之后胆子确实变大了不少,比如以前写我的感受我的想法还有些忐忑,怎么总是写我啊我的,现在不这样想了,我就是写我啊我的,也挺开心。

说回通识教育,教育不是拿去教育孩子用的,主要我想先教育教育自己,目的也很明确,让自己少说点蠢话,少做点傻事。还有 ,免总觉得别人在向下兼容自己。

这就是我在陪伴营的收获,不得不再次感谢简书,从迎新班到七月营,再到陪伴营,我真切的看到了自己的足迹,这感觉挺棒的!

最后,下个月,一年陪伴营要开始新一期的历史学习了,简村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学习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