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类

如何更高效地主题学习?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61人  左非

见:

阳志平认为,人脑不善于在一个问题上深入思考,更善于在多个事物之间找不同,所以他提倡主题学习。

比如你要学习认知语言学,而在此之前你从未接触过这个学科,你要做的第一步是买五到十本认知语言学教材。

拿着不同的教材,你看这些教材反复在讲什么问题,你就很容易明白这个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了。

比如,你拿出三四本教材对照一下,发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三四本教材反复在讲范畴以及隐喻。你就明白,这是认知语言学最核心的内容。

将100本讨论写作的书放在一起,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找不同很容易,可以很快理解写作的一些细微之处。

所谓知识,无非是信息。利用找不同,你可以在一瞬间得出众多信息。

感:

人类大脑善于找不同,不善于深度学习。这个观点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自学心理学的经历。

在几年前,我对心理学萌生了强烈兴趣,想要通过主题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当时我购买了几十本心理学教材,但我选择的却是一本一本去啃,我先是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把彭聃龄所著的《普通心理学》通读了一遍并在书上做了大量笔记。

我这就是主题学习的错误示范,当时读得特别痛苦,读完之后,只能模糊想起一些抽象的概念。

思:

主题阅读,是针对一个主题同时阅读多本书,这里的同时很关键,我以前却没有特别注意。

主题阅读的精髓其实是「比较阅读」,也就是阳志平说的找不同,通过比较多本同主题读物,找到这个主题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体系。

如果是像我那样,买了很多同主题的书,但却一本一本去啃,这其实还是深度阅读的思路,不适合主题阅读,如果按这个思路去读,几十本书估计要读到猴年马月。

按照我的理解,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思维风格,所以每本书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针对一个主题只阅读一本书,那么相当于只有这本书的思维方式加上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共两种思维方式。

那么针对这个主题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就只有这两个角度的解释,如果我们自己对这个主题没有太多了解的话,我们自身的思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同时阅读十几本书,这些书都谈到了这个概念,那么就相当于有十几个老师用不同的话解释了同一个概念,这样就比我们自己苦苦去琢磨唯一的一种解释效率要高很多。

所谓的认知深度,就是对一个问题有足够深入的了解,能够切入本质,而对一个概念,我们比较了十几种解释,这样就更容易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行:

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我会同时买很多本同主题的书,这时候不要执着于特定的一本书,而是先通过快速阅读把这些书都泛读一遍,通过找不同,比较这些书都在讨论哪些问题,然后找到这个主题的核心概念和思维模型,接着才是针对这些重点概念进行深度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