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养老院,真的好吗?
今儿偶然见一文,标题是《等我老了就去养老院》,人都会老,去那里,真得好吗?
于我的感受,恐也未必。
我之岳丈,居山东聊城农村,一位近九十的老者,一直身体健硕,只是近几年颇感力不从心,不复当年了。
为此,四个儿子会商议定,老人不再住自有的房子,改由哥儿四个轮流赡养,从老大开始示范,依次类推,以做周全。老人也欣然同意。
可没想好景不长,才过了一年多的光景,这个看似稳定的格局被不测打乱。
首先是群居日久,老人从心上感觉约束不适。再有大哥其独子在京也喜得贵子,要人帮衬呵护。没想这两相倾需合力,老人又成了桃花源下的自由人。
恢复了自由,也就放开了脚步。老人喜欢热闹和赶集,更尤其喜欢喝酒喝闲聊。
~彷徨维谷,进退两难~据爱人讲,偶然一次去高集,遇了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吃酒叙谈中了解到,那老友时下已经离家两年,在养老院里生活。
老友言那里活得很好,费用不高,三饱一倒,快乐安闲,除少去了往日自力更生的老苦和与儿女同堂的习惯纠结不适以外,更有养老院配备的全科大夫给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没成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岳丈还真的着实活动了心思。
在此美好的愿景驱使下,岳丈在家生活约摸过了又将近一年的光景,终于鼓舞勇气跟儿女们摊牌,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四个儿子也孝顺至极,跟着举手赞同,顺水推舟。岳丈迈出了去养老院这事关取舍得失的关键一步。
为了能老人能在养老院过得舒心和长久,同时也为了四位哥哥不至于在轮流支付的费用上中途出轨,半途而废,我们在北京,做为家里的最小的女儿,和另一个作为娘家排行在二的大姐也自发的加入了轮流交费的行列。
可愿望归愿望,现实归现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直到我们亲自到了养老院方才感觉到里面的苦处。
养老院是个小社会,更是个大集体,首先就要讲秩序,除去不能私自外出和饮食上没有选择余地之外,更不能私自带药服用,事关健康的一切都要遵从养老院的安排。
别的不说,自我们走进两个老人一间的寝室闻到那股刺鼻的味道味道起,有关养老院的所有神话就瞬间不用再说别的了。
如何?才能两全?至今,我们已经去过两次,每次都保持着同样的节奏,到了以后,当天中午把老人接出来好好儿的吃两顿团圆饭,期间,再为老人买上两身和身应节的衣裳。次日上午,把老人积攒的所有衣物清洗一遍,下午再把老人接到附近餐馆吃上一顿体己饭,然后道声珍重,是依依惜别。
通过耳闻目睹,我知道,去养老院的这一选择,在老人内心里是草率后悔的,面对生活,就是一个梨子,一副鞋子,什么味道?是否合脚?只有亲身感受过了,才会知道。
于此情境,不由得想起仓央嘉措的一首诗来: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海市蜃楼,是幻觉;道听途说,不可信。
人生,就是一场排球赛或是界里,或者界外,
如何击球,自己安排。
自由诚可贵,能忍自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