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成为了另一个自己
(本文是我在DISC社群四周年华南灯塔演讲时的演讲稿)
感谢主持人!感谢在座各位的掌声!
2019年1月19日,站在今天这个舞台上,我还想感谢三年前的自己,对她说:谢谢你,让我成为现在的样子。
著名的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开头这样写道:在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幽暗的森林里迷了路。这句话简直是我五年多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4年4月初,春寒料峭,我离开了生活18年的北京,一家人“逃离北上广”,像飞往南方过冬的候鸟一样,来到广西南宁,我也成为半个南宁人——南宁人的儿媳妇。
在这个当时对我非常陌生的城市里,我经常不知道自己所在何方,身边也没有一个认识的朋友,想去找工作,接连投了84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当唯一一次得到的面试机会也没有了然后的时候,我不知道已经人到中年的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内心迷茫,看不到丝毫的光亮。
曾经的全国最大的证券周刊副主编、曾经的全国最大证券软件上市公司培训高管、以及曾经成功策划过《时间的玫瑰》、《白话投资》等财经畅销书出版人的身份,在南宁这样一个哪怕是省会城市的地方,也好像失去了用武之地,“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我到底该成为怎样的人?该做怎样的事?带着这样的迷茫,三年前,2016年4月底,春暖花开,我又像候鸟一般从南飞到北,在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北京四合院里,遇到了海峰老师、任博老师,成为DISC双证班第一季F28期的学生,成为DISC双证班联合创始人,我的人生旅途也由此发生了一个大大的拐弯。
发生了怎样的大拐弯呢?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我想我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因为三年前在我的人生中途遇到了DISC,就有了不同的生命故事,发现了自己的新使命。
——因为DISC,年逾四十的我在南宁交到了第一个朋友——陈莉,她是F10期的大师姐,任博老师将她的微信推送给我。2016年夏天,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毫无陌生感地谈了两三个小时。陈莉好奇地问我:你的S值是不是特别高?我会心一笑:对啊!我的内在S值高达92呢!她惊呼:难怪我们一见如故。
——因为DISC,我有了自己的识别符号——每次出席活动都会戴不同风格的帽子,就像今天一样,头上戴着一顶红色的贝雷帽。2017年端午节,DISC双证班第二季在深圳收官,我担任F50期第10组的助推,认识了同为助推、喜欢带着英式小礼帽的娘娘,她的热情和主动深深地感染了我。娘娘也是南宁人,每次当她回娘家的时候,我们都会约着闪聚。
——因为DISC,我有了自己的人生榜样——埃里克森教练学院创始人阿特金森玛丽莲。2018年6月,在赋能教练包班课上,75岁的玛奶奶在近300人的大课堂上,连续站着讲了3天课,还依然眼神清澈、神采奕奕。她高高举起的右手,指引我梦想着十年之后,成为像她那样的大师级教练,点亮更多人的内心之光。
于是,4个月之后,我走进了深圳埃里克森教练分院、走进了敦敏教练星球,开始了教练之旅,并回到南宁推广传播教练文化,到年底已经成功组织了五期教练沙龙。
转眼到了2019年,如何能够在新的一年点亮更多人的内心之光呢?1月3日,我和回到南宁的娘娘、陈莉三个人约在一起畅想新年计划。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教练更是一台戏,在6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共创出三好教练这个平台。我有了新的合伙人,也有了新的使命——成为一个让“个人好、家庭好、社会好”的三好教练,点亮更多人的内心之光。
所有的历史都值得,所有的未来都可期。如同美国前第一夫人奥巴马米歇尔在其新书《成为:becoming》中所言:
“becoming是一个进行时,是一种前进的状态,一种进化的方式,在这条道路上,你看不到终点。成为之路永无止境,因为个人的成长之路永不停歇。”
虽然我已人到中年,但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的成长之路也会永不停歇。为了点亮更多人的内心之光,我希望当30年后,在2049年的1月19日,哪怕到了古稀之年,我也能站在这样的舞台上,接受来自你们的掌声与喝彩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