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成长计划第三期培训(三)
7月28日晚上6点45分开启暑假网络学习模式。认真聆听了林燕娟主任和姚丹静老师的精彩分享。两位老师娓娓道来又妙趣横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讲解游戏化学习的内容与设计,干货满满。
让我深刻体会了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意义,也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姚老师也分析展示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时间。所以游戏化学习方式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种教学方式用好了对数学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想办法设计自己的数学课堂。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有所获。

第三游戏化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外化为学生的一种行为。因此,游戏化学习的设计一定要围绕目标,有时效性。

说说今天的打卡主题:你觉得哪些教学内容适合游戏化的教学来呈现?看到这个主题。让我想起有一次公开课,二年级数学下册《乘法》。我设计的是“游戏导入型”。这个新词是刚刚学到的。当时我怕浪费时间,只用了三分钟时间就草草了事。今天听了两位老师说的的课。更让我坚定了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游戏化学习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当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设计游戏,规则:每六个人一圈手拉手,老师说:桃花朵朵开呀。学生说:开几朵?然后听老师口令报数。开两朵、(开三朵),抱一起,最后让学生说像这样3个2。用什么方法计算?有的学生用加法。2十2十2二6有的学生用乘法来解决:3X2二6或者2X3二6,游戏的目的就达到了。

听完今天的课程。我就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先从“认识图形”开始尝试游戏学习化的教学。
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有趣的图形》。设计“游戏探究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找——猜的环节中,记住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特征,并能准确表达。课堂上先让学生做长方形、正方形、圆,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探究分别有几条边、几个角、归纳总结出图形的特征。然后在你周围找一找哪些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圆。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猜一猜。每一组的袋子中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圆。让其中一个学生蒙上眼睛猜一猜、说一说。轮换练习巩固记忆。

总之,一个好的数学游戏。一定是承载着数学知识,并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游戏。数学游戏化学习。为学生搭建起一座有效学习的桥梁。让枯燥的事情变得游戏一样有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正是数学游戏化学习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