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砚取百家之长
宁夏贺兰砚:在一个“伪大师”漫天飞的时代,很多人已经不屑于“大师”这样的称谓了。然而,当一位真正的大师站在你面前时,你还是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敬意。石飚,名副其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证书上盖着工业源社会保障部三部委的国徽章。
宁夏贺兰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始于1979年,至2012年评选6届,33年中共诞生443位工艺美术大师,前五届中已经有四分之一作古。在数届评选中,产生大师最多的是江苏省,达91位。西北五省中,陕西8个,居首位;青海6个,居第二位;甘肃4个,居第二位,新疆3个,居第四位;宁夏最少,只有两个,一位是从事贺兰砚雕刻的张向东,2007
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另一位就是石飚,2012年获得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宁夏贺兰砚:取百家之长
以贺兰石雕刻出的砚台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不臭等特点,因此中国书画界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贺兰砚雅称“碧子砚”,与广东“端观”、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合称中国四大名砚。
在贺兰砚雕刻有历史可考的三百余年里,石雕艺人辈出。清光绪年间,闰氏家族雕刻的砚台已有了一定名气,也制作出不少代表时代风格的好作品。石飚,1968年11月出生,1988年从张家口地质学院毕业后分至自治区地质矿局工作,同年地矿局办贺兰山玉雕厂,石飚与贺兰石砚雕正式结缘,师从闫家第三代传人闫子洋师傅学艺。
起步时的石飚一切从摹仿开始,直到7年前才不再满足“邯郸学步”,一心追求自己的风格。他自费往安徽歙县、广东肇庆学习端砚和歙砚制作工艺,将端砚的薄雕手法运用于贺兰石砚雕刻中,还广泛借鉴牙雕、玉雕、根雕、竹雕等技艺手法。贺兰石砚雕艺人最早多采用高浮雕和镂空手法,最好和最独特的方法是俏色雕,石飚正是在继承传统雕刻手法中,吸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发扬和光大了贺兰石砚雕技艺。也正是在石飚等几代艺人的努力下,不足300年历史的贺兰石砚雕,于2011年3月20日迸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示名单中。
宁夏贺兰砚:艺术高于一切
古往今来,大凡砚雕艺术家无一不通晓“因材施艺”的训律。也正是那些将砚材神韵与思想融会贯通的艺术家,才雕琢出惊世绝伦的作品。为了追求艺术品质,石飚坚持纯手工制作贺兰石砚,因此一年只创作10款作品,谓其为作品,正是为了区别于那种工厂化产品。
在20多年追求砚雕传统技艺的过程中,石飚矢志领悟“人石通灵”的砚艺真谛,逐渐将贺兰石的独特品质和个人创作风格融为一体,师古而不拘泥,传统而又创新。悟成“器成于心,技雕其意”之道,提出“含彩、去糙,存精、取意”之雕刻理念,在贺兰石特有的对比色彩运用中游刃有余,可谓“人石通灵”,终至“天人合一”。
宁夏贺兰砚:祈福未来
虽然贺兰石砚在中国砚林中声名并不显赫,但塞上的胸襟足以让贺兰砚自立于砚林。1999年,石飚和王仡费时半年雕刻的贺兰石雕《九羊启泰》被定为宁夏向澳门赠送的礼品:2005年,石飚独自雕刻的贺兰石雕《龙凤呈祥》屏风被宁夏定为向西藏成立40周年赠送的礼品;同年,他参与雕刻的贺兰石雕《塞上江南》风光图成为宁夏向新疆成立50周年赠送的贺礼。2012年,石飚创作的贺兰石雕《远古》,在第
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石飚从艺多年,获得的各种奖项不计其数,但他最在意的还是留下传世精品。艺术无止境,如今,石飚带的两个徒弟都成省一级大师了,可他还是忧虑传承人少之又少。尤其现在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工匠大量涌进贺兰石刻市场,他们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不仅令像他们这样的传统手工艺者陷入尴尬境地,同时也让利益驱动下的贺兰石雕越来越偏离了艺术的轨道。
石飚说,他会一直坚守贺兰石砚雕传统手工艺术。石飚有一款作品名为《祈福》,让我们把它看作是石飚对宁夏五宝之———贺兰石前程最美好的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