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鸡汤,我到底该不该喝?
12月第一天,朋友圈围绕着#十二月,你好#肯定刮起了一股「鸡汤风」。我也是助力者之一,自己撸了一张糙图,今天早上晒在了朋友圈。所以,我今天荣获了「鸡汤女王」、「鸡汤妹」这两个称号。
关系要好的朋友就在朋友圈下边直接调侃我了,但肯定也有些人默默翻过朋友圈,心怀腹诽:这家伙,又发鸡汤了?看你有一天把自己毒死了……
月初「鸡汤图」80年代末,“鸡汤诗人”汪国真横空出世。1990年甚至出现出版界的“汪国真年”,当时这种“鸡汤行文”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
2011年前后,陈安之的成功学演讲风靡一时。
再后来,“毒鸡汤”也随着各大媒体的火爆起来。
网络评论参差不齐,人们对很多鸡汤故事也嗤之以鼻,这些正能量鸡汤依然出现在每一个角落里。
那么,问题来了:这鸡汤,我到底该不该喝?
万维钢的日课里提到一个实验,被记录在心理学作者彼得•霍林斯的《关于幸运的科学》里。实验的内容是这样的:
加州大学研究者对学校里面马上要考试的学生进行测试,他们想看看类似鸡汤的正能量对考试成绩有没有什么影响。
受试学生被分成了三组 :
第一组学生喝完鸡汤,每天花几分钟想象自己【已经】取得好成绩之后,是一种什么感觉 —— 这组就是“正能量组”;
第二组学生的任务也在喝完鸡汤后每天花几分钟想象,但想象的是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如何准备考试;
第三组是控制组,没有想象任务,该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
【实验结果是】
✔正能量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最低。他们不但得分低,而且为考试成绩做准备花的时间也是最少的。
他们梦想自己取得了好成绩,的确获得了更多自信 —— 但自信的结果是他们就不怎么准备考试了。当然正能量梦想也有好的作用,第一组学生的心情,在考试之前都一直比其他两组好。
✔考试成绩最好的是第二组。
他们想象了准备考试这个动作,可能这个想象起到了提醒的作用,他们真的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准备考试,结果自然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第三组的成绩排在第二组和第一组之间。
由此说来,鸡汤制造出来的正能量不但对结果没有帮助,反而有负作用?
是的,我们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活在“鸡汤”营造的亢奋中。
我承认,我曾经也这样过,听着“结果一定会更好”的鼓励,想象着最好的结果,却坐着寥寥的努力。等待自己的结果,显而易见。
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该“远离鸡汤,珍爱生命”吗?
我不认为是这样的,我也不认为“心灵鸡汤”有不好。第二组的学生也受到了“鸡汤”的影响,结果反而很好,为什么呢?
因为错不在鸡汤,而在喝鸡汤的人。
因为鸡汤应该用来推动执行,而不应该拿来决策。
鸡汤的之所以有副作用在于:鸡汤作用于事情的结果,当人沉浸在鸡汤创造的美好结果里,就不去思考自己到底该做什么了。
稻盛和夫《六项精进》里的第一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看的时候,书里有这么一句话:只要拼命工作,企业经营就能顺畅。我当时就傻了,备受赞誉的书里怎么会有这么low的鸡汤文。不看了不看了,又是「心灵鸡汤」。
强忍着继续看,看到一个例子:二战结束以后,稻盛小学毕业的舅舅和舅妈在鹿儿岛做生意,每天拉着大板车做买卖,被亲戚说三道四地嘲笑到:这样既没学问又没脑子的人,只能如此一身臭汗做生意了吧。
稻盛和夫描述,舅舅不知道经营、不知道如何做买卖,也不懂财务会计,但就是凭借勤劳和辛苦,在夏日里拉着板车,汗流浃背,菜铺的规模越做越大,到晚年也经历得很顺利。
这个例子,辅证了他的观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得努力,就会成功。
稻盛和夫信奉佛教,所以他倡导人磨练灵魂,而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神贯注地工作,就可以磨练自己的灵魂。想好事,做好事,这种念头,这种实践,会形成一种力量,促使人们的命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相信了「鸡汤」的执行功效。
喝完鸡汤,把正能量用到事情的执行中,而不是落实到决策里。
面临毕业的应届生,如果把鸡汤用在结果上,会每天想象自己坐在窗明几净的写字楼里,拿着 一份不错的薪水,结果投入到找工作、投入offer上的精力自然会变少。
你身体肥胖,别人告诉你:没关系你一定会瘦下来的。你就受到了安慰,晚上八点该吃继续吃,沉浸在「总有一天会瘦下来」的美梦里。
这是,把鸡汤给了决策。
但是
你面临求职,受到鸡汤的鼓励,去想象自己面试屡屡碰壁,穿着高跟鞋穿梭在无数求职者里的场景,去设想面试官的「刁难」,想着别的面霸春风得意,自己失忆难耐……但依旧带着勇气去努力,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却一定比你「只想不动」结局光明。
你身体肥胖,想要改善,但想到在健身房忍受着肌肉的酸痛,承受着卷腹带来的撕裂感,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就会形体变好,远比你「口不择食」更有作用。
鸡汤用于推动过程,是战前模拟;
鸡汤拿来虚拟结果,是精神鸦片。
所以,这鸡汤该不该喝,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