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谈些感觉,多谈些行动
本来打算睡觉的,但突然想到今天需要写日记,于是只能加加班了。
上班开始的时候,看了下百度贴吧,搜了京东金融,主要是想看看京东的用户在使用金融产品时面临什么问题。贴吧还是很活跃的,看了几个问题,主要都是一些咨询类的问题,还有个别赎回异常的投诉。但没发现对我有帮助的,于是就停止了。微博更新也停止了,主要是没想清楚我为什么要更新微博,想解决用户什么痛点,这个方式能解决吗?这几个问题如果没想清楚,那我的行动就实在没有理由和动机。如果不能抱着目标、解决用户痛点去做事,那这事,真的是没任何意义了。
后来看了一篇产品文章,看到一个词UGC,也就是user-generated-content的简称,用户原创内容的意思。因为突然看到了好几次这个词,所以今天看到它的全称,映像比较深刻罢了。或许这也是最近去中心化,和自媒体大行其道有关吧。
下午的时候主要是按照一篇文章把产品文档的结构图完善了下,其他时间就是在面试了。
整个面试过程中,那孩子一直说感觉,觉得类似的词,有一句话我映像很深刻,说是公司有一个产品经理,感觉挺牛逼挺厉害的,所以以后也想成为产品经理。但当我问他具体了解过产品经理的目标职责或许工作常态时,他回答并没有。我在此并不想评判他行为的好坏,毕竟面试短短几十分钟,很难真正了解一个人,只是想单说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习惯用“我感觉”怎么样怎么样,但并没有理由。我觉得,“感觉这词”在一个理科生中,是不应该常出现的。特别是计算机科学这门偏实践的技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理有据,要去深入了解过,调查过,才敢,才能评价,得出解决。只是通过感觉,通过表面,看到的都是肤浅,甚至是错误的,这也不符合唯物辩证观。我更习惯的方式是,说话做事,有理有据,多深入了解,多行动,少感觉。
下午偶然看到的产品文档方面的文章,突然让我又想到,这个点我是可以继续深入的,最起码结构我就可以深入了解了吧,所以,这应该是我最近几天的重点了。还看到另一篇文章,讲解的是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历程,先是打杂,然后负责一个小功能,后面是模块,到后面是产品,最后就涉及到产品规划和战略以及商业模式等了。这和我们的系统设计大同小异。因此,对产品经理的未来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以后做任何功能、产品,多想想在产品战略和商业模式是怎么起作用的。还是那句话,心中有格局,眼中有像素。
在聚焦的时候,我用的是自顶向下的逐点深入的方式。如果是想了解某步的战略,是不是又可以反过来,自底向上的方式呢,不停的追问根节点是什么。
今天在面试的时候,一直问候选人,他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同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