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集权与分权
一、概念
分权管理就是指现代企业组织为发挥低层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把经营管理决策权分给下属组织,最高领导层只集中少数关系全局利益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分权管理通常适用于人员较多、规模较大、产品品种多、市场变化快、地区分布较分散的产业。分权的对立是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集权和分权主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二、区别: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
1.集权管理实施条件
集权管理具有统一指挥、决策连贯性强、易于控制、效率高、容易复制和输出的特点,便于实现规模经济。不仅如此,集权管理还有一个显著的作用就是降低了对人才的使用需求,尤其在快速扩张的时候,这一点的优势很明显,因为按统一的模式进行复制的时候,人才队伍也能跟得上。但有一利就有一弊,在公司需要顶尖人才的时候,会发现朝中无大将,因为集权管理培养的都是螺丝钉式人才,而不是发动机、火车头式的领导人才。因此集权管理只是分权管理的过度,在企业各部的领导,没有完全胜任工作以前,必须集权管理。企业经营管理靠团队组织,而不是靠某一个人,一个人的能力与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说分权管理是一定阶段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什么时候使用集权管理呢。
1:企业战略体系的制定和调整,企业的筹资管理, 企业的投资管理,总裁职权内事务,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事务。
2:总裁直接下属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不能胜任工作时,不宜分权管理。此时应集权管理,可以逐步放权,直到直接下属,完全可以胜任工作时,再完全放权。
2.分权管理的实施条件
1:明确清晰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里职务名称,职务责任,职务权限,岗位的关键考核指标,职业的晋升方向和职位。
2:完善规范的管理标准。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会制定面试工作流程,试用工作流程,辞退工作流程等。不同人员有明确的职权界定,部门经理对员工有试用建议权,辞退建议权,工作评价权,绩效考核权,规章制度的处罚权。企业管理越规范,制度就越完善。
3:刚性可控的财务预算,每年企业各部门都有财务预算计划,计划内所用款项,各部门,各分公司总经理,有权直接批准使用,这就是职权范围内行使,超预算必须书面报告。交由总裁批准方可,这是职权外。
当然以上条件是在各部门负责人,各分公司总经理称职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分权管理。分权管理,公司各级管理人员都会很轻松,总裁在不在公司,公司照常自动运营,这叫无为管理。
三、案例
1.集权管理的典型代表
集权管理的典型是当年的哇哈哈,宗庆后曾说:开始创业的时候,确实是什么事情都要我批,那时候没钱。现在不可能一点小事都是我来批,娃哈哈已经实行分级授权。当年总经理之下就是部长,中间没有副总一层;各分公司就是生产车间,根本没有经营权;说得夸张一些,就连采购买扫帚都要宗庆后签字批准。尽管说是放权了,但目前宗庆后还是直接管着200多名管理干部和核心岗位员工,他称之为:大权独揽、小权分散。这种集权管理模式,曾使娃哈哈在国内饮料市场独霸天下,宗庆后在2010年、2012年、2013年三次成为中国内地首富,而且他很自豪地说,公司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也不上市圈钱。
除了娃哈哈,恒大是另外一家集权管理的典型代表,甚至比娃哈哈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在2007年恒大上市的时候,它就建立了2000多人的集团总部,芝麻小事都要上报到集团,甚至很多都要批到许家印,据说许家印电话如果超过三声没人接,就会罚款2万。在强权管理之下,恒大集团日益强盛,2016年10月,恒大终于逆袭了万科在地产界的“老大”地位。 万达集团也是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绝大部分职能都是集团审批,采用集权管控模式,其成本部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质量监督、安全系统都是总部进行垂直管理,不过与娃哈哈和恒大不同的是,王健林比宗庆后和许家印要潇洒一点,他说自己在集团不分管具体业务,唯一管的部门就是审计部。
2.分权管理的典型代表
美的集团在1996年遭遇经营危机,当年下半年开始谋求事业部制改革,为了理顺集团总部和各事业部的权责关系,公司编制了《业务分权手册》,其后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了美的集团的分权体系。2009年何享健辞去美的股份董事局主席职务,改由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担任;2012年,何享健再次把集团董事长的权杖交给方洪波,彻底完成交班。2014年,美的营收1423亿,超过老冤家格力电器。 美的的分权管理,是何享健一直坚持“去家族化”的理念,花了十多年打造职业经理人团队的成果,其经验在国内并非普遍适用。
鞠强教授讲:集权还是分权?到底怎么做?_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