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灯塔》---中国水墨风绘本诠释力量和希望
《你好灯塔》算是一本热气腾腾的凯迪克金奖了,2019年获奖绘本,讲述并展现了一个自动化还没有取代人力的时代,看守灯塔的一家人的故事。

在绘本馆选择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是凯迪克获奖绘本的头衔,而当我看到导读手册以及作者的话以后,对这本书再细细的品味,才真正领略它的风采。
还是也先说说作者,苏菲·布莱科尔,她两获凯迪克金奖,三获纽约时报最佳图书奖,之前的凯迪克金奖是我前面推荐过的《寻找维尼》(她创作的插画,故事作者是林赛·马蒂克)。

苏菲•布莱科尓为了创作《你好灯塔》,走访了大西洋沿岸的灯塔,甚至飞去加拿大纽芬兰最北端的Quirpon岛灯塔采风。她在寻访海岸警卫队和灯塔博物馆时,看到了守塔人使用的透镜、制服等,以及橱窗中发黄的航海日志,日志记录着守塔人认真履行职责的岁月。苏菲还查阅了大量关于水手的民间艺术,还找来世界上著名的有关的海洋绘画,她观察灯塔在不同时间下是如何被浪漫地展现出来的;还从跳蚤市场收集了20世纪初的明信片、交易卡和老式灯塔纪念品。就连故事里,守塔人为了打发无聊,穿针引线,刺绣的情节,苏菲都要亲手试试,苏菲说" 我是一个焦躁不安的人,生命短暂,我想尝试每一件事。为此,我用铅笔、钢笔和墨水、拼贴纸和复杂的画纸做过书。每本书都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挑战,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用什么介质,如何才能最好地讲述这个故事?最后,我选了水墨。",所以她用了最喜欢的中国水墨风创作了《你好灯塔》。

故事的开始是一座屹立在大海中的灯塔,它在大海中散发着一束光芒,为往来船只指引方向。然后我们看到一个年轻的守塔人到来,接替年迈退休的老守塔人,跟随新的守塔人,我们能看到他日常工作的画面,吃穿用度等等,故事最后,随着技术革新,灯塔不再需要守塔人每天去加灯油换灯芯,自动化代替了人工的工作,守塔人离开灯塔回到岸边生活,望着海中的那座灯塔,它仍然放射着光芒。
这本书里绘画细节非常的到位,比如灯塔的剖立面,我带着孩子能很轻而易举的看到灯塔的结构,底层是淡水净化系统,走上旋转楼梯是起居室,再上楼是卧室,然后是工作间,顶层则是灯塔的灯光设备室。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守塔人如何工作,一个人时候的孤独生活,一个人吃饭,记录灯塔日志,缝缝补补的活计等等。后来守塔人的爱人和他一起看守灯塔,他们的生活就显得更丰富了,里面还展现了风暴、大雾时他们的工作,最惊喜的就是最后守塔人和妻子,他们爱情结晶在灯塔里诞生,孩子在灯塔里长大,她最喜欢的玩具是航船的模型,很多细节在亲子共读时,也能让孩子细细观察。


在凯迪克为这本书颁奖时,颁奖词是这样写的,“灯塔仍然是力量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它代表了这样一种信念:即使我们在暴风雨中被抛出水面,也可能有人或什么东西在注视着我们。”
所以我推荐这本书,不仅要听这个细腻的故事,更要带着孩子一起去看唯美的画面,我们能看到灯塔的结构,看到守塔人的生活状况,一个人的孤独,两个人的浪漫,一家人的温馨,都在这本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