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元宵节
又到一年的元宵节了,坐在阳台小凳上,吹着微凉的风,捧着一碗热乎乎的汤圆,莫名地想起小时候看奶奶从包汤圆到煮汤圆直至起锅的过程,略有所思。
2019元宵节
记忆飘回六岁那年元宵,奶奶为我做汤圆:她先是拿出一袋糯米粉,倒了一些在一个盆里,又兑了适量的水,两只手反复揉按,不一会,盆里就现出了又白又胖的大糯米团子。接着,她又拿出一盆碾好的芝麻碎,混入了些许猪油和白糖,用手不断搅拌抓攥,直到看不见白色的猪油为止。
待到拌好后,奶奶便把一盆馅料搓成一个个可爱的小球,让它们排排站在撒了面粉的盘子上。最后,她从大糯米团子上揪下一块,放入掌心中捏成酒盅状,然后将一个馅料球放入里头,面皮上收,小心翼翼地把口子封好,像对待一件稀世珍宝般轻轻揉搓。就这么不断重复,奶奶面前就摆好了一盘生汤圆。只见那盘汤圆小巧玲珑、做工精致,个头圆圆的,像十五的满月,如小核桃那么大,白白嫩嫩的,惹人喜爱。
汤圆包好,该下锅了。一个个可爱的汤圆“噗通”“噗通”地,像跳水运动员一般跃入水中,挣扎几番后浮出水面。“噗嗤!”一声,我急不可耐地将漏勺伸进锅里,捞出了汤圆。还没等到凉,舀了一个就是一口下去,只听“扑哧”一声,带着猪油的芝麻馅喷了出来,哇——烫死了!擦去油渍,吹了吹,又小心翼翼地咬一小口,那又糯又黏的皮子粘着牙齿,咬不下来,用筷子使劲拽,就像拉橡皮糖。
想想当时可能是因为还小吧,只顾着吃吃吃,从来没有想过,其实奶奶从做汤圆开始,便是在给我讲述一段成长的道路:在成长的路上,对于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都要看,而且要把它们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看,就好比和糯米粉的时候水要适宜,多了,和不成形;少了,干裂不成团;在成长的路上,总是要跌倒几次的,就好比汤圆想要煮熟,想要好吃,就必须要下一次滚烫的锅;在成长的路上,不必急于求成,把握好属于自己的节奏,就好比煮汤圆时一定要等到水开了才能起锅,不然汤圆就不会熟……
其实,我觉得,美食里含有的不只是传统文化、乡愁、小时候的味道……还有,对成长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