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精读8:输赢
曾国藩和咸丰皇帝之间的对抗,从未消除过。
天道如此,输赢便尽在须臾。
再次出山以后,曾国藩做了组合,也是他军旅中的好搭档——胡林翼。
与曾国藩不同,胡林翼家境优渥,精于权术,明敏、坚毅,被皇帝委任为湖北巡抚。此人对曾国藩的作为颇为敬佩,愿意和他一起联手成事,在他的运作和努力下,咸丰皇帝放弃了对曾国藩的乱指派,将曾国藩和胡林翼合军一处,修复湘军战斗力。
彼时,已经濒死的太平军慢慢恢复的活力,一举破了皇帝引以为傲的江北大营,继而攻破安徽。在仔细分析地形地势后,曾胡二人认为收复安徽的重点是安庆,安庆是长江重镇,决定了长江流域的航运安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便开始合谋筹划并上报咸丰皇帝。
但此时咸丰皇帝的注意力并不在此,江南大营并没有受到江北大营的影响,作为国家正规军,在咸丰“直指根本”的战略指引下,合围南京,一度吸引了皇帝的全部注意,他认为江南大营终将建立平定太平天国的首功。这也正好给了曾国藩和胡林翼两人筹备攻打安庆的准备期和空间。
正如前文,江南大营作为正规军已经充分体现了清代国家军队的所有缺点,体现在兵源、组织和军纪上,极为腐败,因此,失败几乎就是必然。果不其然,江南大营的步步紧逼给太平天国极大的压力,因此各路将领齐集天京,共商对策,最终采用了“围魏救赵”之计,奇袭没有防备的杭州,原本江南大营的将领何春识别出了太平天国的计策,不准备出兵,但咸丰的直线思维生恐失去浙江这个财赋之地,严命何春调派兵力支援杭州,一来二去,江南大营很快被天平军攻破,太平天国势力死灰复燃,达到第二次极盛时期。
而此时的曾国藩,则在按照自己的方式一板一眼地进围安庆。曾国藩打仗的方式很有特点,就是“结硬寨,打呆仗”,这个方式很符合他的性格特点,湘军攻城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围城挖沟,即用一道道壕沟把一座座城池活活困住,等到里面的人被活活困死饿死。因此,湘军攻城的时间不是以天、月计算,而是少则一年,多则两年三年。曾国藩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基于他“以静制动、反客为主”的战略思想,追求“自固为本”。湘军行军,半天行军,半天扎营。每天扎下营盘之后,不管军队有多劳累,都必须首先环绕营地挖出两道深沟,沿着沟再筑起两道高墙,把自己保护起来,晚上把军队分为三班,两班睡觉,一班轮流站岗。其实,曾国藩一生做事也是如此,没什么特别,就是做的扎实,做的牢靠。
他的秘诀就是“稳”,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对太平军的战斗中,湘军用巨蟒缠人的打法,叠加了“围城打援”,即用一支军队困住城市,同时安排多支军队在城外要路阻击援兵,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左右权衡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负责围城,胡林翼的部下多隆阿打援。整个安庆战役中,贡献最大的是多隆阿,曾国藩的弟弟也很不错,把安庆围的越来越紧,进展顺利。
这时,江南大营的彻底溃败,让咸丰皇帝大失所望,也让朝廷的反曾国藩集团土崩瓦解,明事理的著名权臣肃顺,意识到清朝已到王朝末路,满族统治者中已经产生不了人才,于是,在肃顺的举荐下,咸丰皇帝才勉为其难地任曾国藩为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自此才有实权。
在围攻安庆的过程中,清政府面临了多次大威胁,江南大营的溃败让江南沦陷,第二次鸦片战争也陷入了白热化,咸丰离开北京,待在热河,在此期间,他多次要求曾国藩出兵救急,但曾国藩从战略大局着眼,认为纷乱现状中最重要的战略步骤仍是收复安庆,事实也证明曾国藩的战略眼光是独到准确的。收复安庆是湘军与太平天国战争中最主要的转折点,湘军收复安庆后,太平军对清军转入防御阶段,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曾国藩和胡林翼非常激动,向皇帝报喜,但没想到皇帝没有收到捷报,依然与世长辞了。这个和曾国藩作对一生的皇帝,竟然是这样的结局,无不令人惋惜,但这便是命数,自来如此。
咸丰去世不久,曾国藩也失去了自己最亲密的战友,胡林翼。这两人在相伴的日子里,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砥砺、相互敬佩,实在是人际交往中的典范,曾国藩的一生,得到这样的朋友已然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