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们公司不招女生”
文|娴线

01
前些天看到一篇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章,提到性别歧视仍是女生找工作的“拦路虎”,各种隐性歧视较为突出,很多企业进校招聘时往往都筛掉女生。
尤其是二孩政策开放后,女职工的有效工作时间进一步缩短,用人单位的普遍顾虑加剧了女生求职难度。
我想起了表姐的经历。表姐说她在大二的时候就喜欢去校园招聘会凑热闹,看到很多招聘牌上标着“仅限男生”“男生优先”的字眼。
法律专业的表姐看到一张性别歧视严重的招聘牌,张口来一句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对方明显不悦,伸手向表姐要简历,表姐坦诚地告诉对方她是大二学生。对方一听手一挥,一脸嫌弃地说道:“不要扰乱招聘会的秩序,赶紧回去多学点专业知识。”
表姐闷闷不乐地走出招聘会,心想着就算专业知识再扎实,求职时性别歧视也依然存在不会消失。
因为性别歧视这座大山,许多女生在求职时可能会产生自卑感,被鄙视感,多次碰壁后甚至“读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腐朽思想也会跑出来作祟。
02
室友的姐姐张泠,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公司应聘程序员,用人单位委婉告诉她,不招女生。
年轻气盛的张泠不服气,认为对方是质疑自己的能力,用人单位又给了她一个明确的理由,要求是已婚。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高达86.6%的女大学生受到过一种或多种招聘性别歧视。
有室友问,张泠被拒到底是质疑她作为程序员的能力还是要求她已婚?很明显大家都看到了张泠受到的性别歧视不止一种。
其实深究是哪种原因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不管是什么原因,这家用人单位都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并且歧视升级了,要求是已婚。
同样调查显示,有80.2%的女性认为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拒不接受或不看女性简历”、“不给女性复试机会”、“提高对女性的学历要求”的现象。
我想起之前传得很热的新闻,用人单位在筛选简历时对已婚女性格外青睐,已婚女性求职通过率高于未婚女性。
许多用人单位在筛选简历时直接将未婚女性的简历pass掉。要求已婚成为女性求职道路上的又一只“拦路猛虎”。
由最初的仅限男生,不招女生,升级为要求已婚淘汰未婚。背后原因只有一个,公司利益至上,他们永远追求人力成本最低。
公司认为未婚女性恋爱影响工作,结婚请假时间太久,开除岗位缺人还得重招。等到结婚回来了,说不定还会辞职,好不容易培养的熟工,如果走掉,损失的是公司。
虽然政府出台很多政策保障男女平等就业,也有人呼吁将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打入黑名单,但不可否认性别歧视不仅屡见不鲜,而且偷偷升级。
03
去年我的一个老乡阿梅来我们学校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她大学一毕业就结婚了。
简历上的已婚二字是给她带来了很多面试机会,可面试的公司总会问她什么时候要孩子?老乡一时语塞,不知作何回答。
我也觉得为难,要孩子是在计划前提下顺其自然的事,什么时候要孩子也成为了用人单位决定是否录用的考量。
老乡告诫我,女孩子要么未婚未育前,好好工作;要么已婚已育后,再去工作。
诚然未婚未育的女性可以安心地上班,结婚的时候请婚假,生孩子的时候休产假,我国劳动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
可令人气愤的是,我的一个师姐毕业时结婚工作两不误,后来意外怀孕,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却收到公司辞退通知,公司的理由是违反口头承诺。
生活没有彩排,生孩子更不可能彩排,该如何跟公司口头承诺好?
不得不承认的是,有很多工作确实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不适合女性。但是绝大多数工作岗位是没有性别属性的,仍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
我们好像不会听到“对不起,我们不招男生”这样的回复。
其实不公平是社会的常态,也正因为不公平很多女生工作起来比男生还要拼,因为他们懂得珍惜。
可有的用人单位连展示自己的机会都不肯给女性,就将女性求职者拒绝于“性别门槛”之外,更别说珍惜工作拼命努力了。
04
从最初的仅限男生、不招女生,到要求女性已婚,最后要求女性已婚已育,用人单位始终都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女性求职者。
看过一则漫画,求职女孩手里拿着一本简历站在两家用人单位中间,左边一家说“没生孩子的不要”、右边一家说“想生二孩的不要”。
多么讽刺啊,即便有女性已经生了一孩并且不要二孩,用人单位就不会再提新的要求了吗?学历低、年龄大都可以成为他们挑剔的理由。
《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分析“全面二孩”政策或对女性就业产生负面影响。报告中还指出女大学毕业生就业依旧困难重重,大学生毕业群体的性别歧视问题突出。
女性求职时遇到性别歧视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若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则可以诉诸法律。
其实,女性求职时的性别歧视无法消除,根深蒂固,愈演愈烈,我们普通常人无力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充电,不断学习,让自己有能力有资格获得更多的机会,采取合理的求职方针,对每一份工作都有充分的认识,把握每一次机会。
希望每一位求职者都能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