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挖掘与分析-需求管理的正确方式
需求池
boss:公司双十一周年庆,新功能必须上线,投资人要求我们...我有一个想法...
技术:这个功能很难实现,只能延长时间,或者修改方案
运营:这个功能什么时候能上线?急等着这个功能做活动
客服:用户投诉了很久了,到现在都没有改
用户:产品好烂,界面不好看,操作不顺畅...
作为产品经理,你是否会遇到类似这样来自各方的需求压力?实际工作时,产品经理免不了需要应对来自各方大量的需求,如果没有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处理这些需求将会非常的困难,所以如何有效的管理需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针对需求管理,最常用的是需求池,需求池是产品经理用来管理需求的工具。
需求池包含的字段一般为:序号、所属模块、需求描述、需求来源、需求类别、需求类型、处理状态、优先级、预计完成时间、排入版本、接口人、备注。
需求来源、需求类别、需求类型这几个字段的内容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如常规的需求来源一般选项为运营/业务发展/用户访谈等。需求类别通常选项为:迭代类/项目类/异常类。需求类型为:用户需求/运营需求/业务需求/竞争需求。处理状态为:未开始/已评估/已排期/开发中/已上线。当然这些字段都不是固定的,一般公司都有自己习惯用的字段,大家最好跟团队保持一致。
如何辨别需求的真伪
伪需求一般特征为:不存在、不合理、非本质。
不存在
针对不存在这一特征,是很多0-1年的产品经理经常会犯的问题,因为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有效的进行需求分析,所以经常会空想,做一些拍脑袋的事情,导致最后产品上线之后,很可能你的用户是不买账的,不认可的。
不合理
不合理的需求多数会出自两年经验以内的产品经理。如竞品上线某个功能,所以就想着你的产品必须也要上线,经常只关注表层的东西,而是忽略了功能背后所对应的核心需求。还有一些如逻辑走不通的需求、资源不匹配的需求、时间不允许的需求,这些都是不合理的需求。
非本质
非本质的需求通常的表现是,功能上线之后但是感觉没有什么用,原因就是没有抓住需求的本质,如何抓住本质需求这一点相对困难,需要刻意的练习,经验的积累,理解需求的时候尽可能的分析需求的本质场景。
需求的基本类别:迭代类、项目类、异常类
迭代类:针对迭代类的需求,一般不需要BRD/MRD评审,但是仍然需要PRD评审,经常为五十人日一下的需求。
项目类:经常把新项目的探索,或者项目新的阶段,大于五十人日的需求归为项目类需求,需要走MRD/PRD评审。
异常类:一般为敏捷/修复/回滚类需求,或五人日以内的需求,针对异常类可以快速评估及上线。
如何制定需求优先级
KNAO模型法
KNAO模型基本型需求:用户不说也要做到,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型的需求不会真正满足用户的满意度。
期望型需求:这类需求是用户清楚知道的,具备越多期望型需求,用户满意度越高。
兴奋型需求:用户想不到的,增加兴奋型需求,可以让用户满意度大量提高,如果没有,也不会过多影响用户满意度。
反向型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降低的需求。
重要紧急四象限法
四象限法法则一:用65%-80%时间处理重要不紧急的需求
法则二:紧急重要的工作占比太多说明需求管理有问题
法则三:紧急不重要的需求可做,但不要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精力
法则四:尽量稍作不重要不紧急的事。
ROI法
ROI法需求池管理的常见思路
严进快出:产品快速迭代,需要团队配合相对默契
宽进严出:通用型的方式,可用于各阶段
矩阵式:定期对需求进行合并同类项,某一区域叠加的需求过多则需要重新调整,当优先级高的需求过多无法调整时需要增加研发,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的需求需要统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