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22-23日,黑龙江户外百公里徒步正在进行中。五月在东北算是好天时,行走在城市与郊外,都很是惬意。春暖花开的季节,地里都是各种野菜……
但是同在22日,遥远的甘肃白银,一场山地越野赛却出了大事:当天比赛区遭遇极端天气变化,172位参与百公里越野赛的选手全部退赛,21人遇难!这样的惨烈状况,无论是体育界还是户外活动圈子中,都是闻所未闻!……
我想,是不是人们没有好好辨认,城市马拉松与户外活动的差别呢?看看参与者的要求,包含累计垂直攀升3000米高差,跋涉无人区相当距离无补给,并设置20小时关门时间,应该不是跑者小白能随意参加的活动。后来在一位跑友分享的亲身经历中看到了问题:组织者和参与者,都不同程度忽视了2000米海拔山地越野装备问题,出发时大多数人冲锋衣都不带,真就是短裤背心跑出去的,且穿的是普通跑鞋(专业跑城市马拉松的?)——这与天气预报没有直接关系,纯属户外意识淡薄!
但是,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21条人命啊……
那些有经验更有自我觉察意识的选手及时选择了下山,但更多的人只是侥幸心理,仍然咬牙继续往山中走——对户外风险评估的不足,是可以致命的!如果参加这样的赛事,自己都没照顾好自己,就不能推到组织者头上去了!……
再想到目前人们以为“驴友”就是“旅游”的谐音,可知大家的误会有多深!所谓“驴”,就是你自己背负自己的装备补给依靠自己走在路上,且是全天候的,这与观光旅游有根本的差别!
“户外”这个意识,到底离人们有多远呢?
“户外”到底是什么?仅仅是观赏大自然吗??
很多年前,在国外难得地订到了国内的杂志《山野》,若干年后,这个原本是国家登山协会主办的杂志重组,改名为《户外》,与美国的Outdoors杂志有了协作,给人的印象是山野越来越对普通爱好者开放了,郊游一次,远足一下,也能自称为“驴”了,但户外活动的种种素养,却没有真正进入到爱好者群体里面……
星野道夫写过他在阿拉斯加荒野里面的一次心流体验:在荒寂无边的旷野里,感受到时间恒古的流动与凝聚……他由不得要对荒野呐喊:“时间啊!我要看看你小时候的模样!”
在户外,人的个体就是那么渺小,仿佛一阵风雨就能将TA灭了——但却能全身心与天地之大美相融合——热爱自然的人自然会心照。这些体验,却并不适合社交媒体的吹水,尤其是朋友圈里的驴们,常常分辨不出哪些是感受哪些是纯属供人观赏~
这个年代,距离马洛里说“因为,山在那里”这句话,已经有了不少的差异……
祝愿真驴假驴们都平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与察觉,毕竟生命可贵啊~
豹:我就是想散个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