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养成习惯,确实很难
21天坚持做一件事情,就能养成习惯。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一些人去践行并做到了,认可它真的有用;而有些人很辛苦坚持做了,但仍然觉得21天时间不够。
比如我,我之前的健身记录都是最多坚持21天左右,然后因为某些原因今天被中断、明天被中断,只要超过2天,基本就会继续给自己找理由不完成了。然后某天刷到健身博主视频或是看到一些健身成功的分享,又像打鸡血地重新开始。
今晚阅读书籍时,作者针对这个“21天养成习惯”分享她的观点:“我觉得其实不用太在意具体要多少天,不然别人21天可以养成习惯,你21天没有养成,岂不是会怀疑自己?这种内耗没有意义,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要想养成习惯,就需要重复足够的次数。重复的次数多了,大脑和肌肉都形成了记忆,就会本能地想去做那件事,而且越做越轻松。
那我们怎么保证能一直重复下去呢?
一、从小习惯养起,一个阶段只设置一个目标
这个问题在前面的文章也有简单分享过,就是从小习惯养起,目标不要一开始设置太高,然后不要贪心,一个阶段只设置一个目标即可。很多人会在受刺激后一下子给自己立下了一堆习惯要养成,比如我今天要练字多久、我要看多少页、我今天要学乐器………到最后不仅一样都没养成,还觉得自己好累,自我疲惫感袭来。
当然也有些人真的坚持下来了几天,还超额完成,比如给自己设置了每天看10页书,然后实际看了20多页,觉得自己是可以看得了20页的,那么第二天就马上改为看20页,但第二天你的状态并不一定支持你看完,你就觉得好累,又改为10页。这个小改动看似没什么,其实过于着急了,计划看10页,超额看多了10页,就保持一开始设定的目标不要轻易改动,这样你每天你都会很有成就感,因为你都可以超额完成目标,等习惯养成后,你再去做调整也不迟。
二、不要违背自己的原则
村上春树的自律感悟中有这么一句:“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
一个人破坏自己的原则,原因和理由可以有很多,比如觉得这事没什么大不了,明天可以补回来,这是补偿心理。所谓补偿心理,就是自己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且做得很好,往往会想:这段时间太辛苦了,我补偿一下自己吧,今天就不做了。
我已经努力半年了,应该让自己休息一个月了。
我已经一个月没买东西了,我得买一点犒赏下自己。
我已经好几个月没吃过蛋糕奶茶了,我今天就当作奖励自己喝一杯吧。
这些都是我们的补偿心理在作祟。看上去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它依然是你给自己找的借口。
一般我们要是因为厌倦不想动去破坏自己的原则,那么我们会有罪恶感;但如果是因为补偿心理去破坏自己的原则,就觉得好像没问题。可是在你养成习惯的初始阶段,你轻易去违背自己信誓旦旦定下的原则,要知道被打破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前期是在你自己定的原则是合理的)。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无论跨出开始那一步有多难,你都要去尝试有这个动作,哪怕你定了每天看书10页,那么你最少在这个你自己给自己约定的时间点拿起书吧,翻一翻也不难吧。不要求你完全投入阅读,但至少你做了翻书的动作,你开启了第一步,那就是成功的开始啊。
要想真的养成一个习惯,就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去做计划好的那件事,哪怕质量不高,但只要你开始一个动作,慢慢的就会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