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书馆想法读书

【每周读本书】《单干:成为超级个体的49个关键动作》

2024-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zl爱思考的芦苇

【基本介绍】

《单干:成为超级个体的49个关键动作》,作者陈欢,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年7月,13.3万字。

陈欢(1987-),商业顾问,“个体学派”,书中有品董事兼首席增长官,著有《新零售进化论》。

本书中的单干不是让你一个人出去单立门户,而是一种新的商业思维模式,把自己当作公司来经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作者从自己创业遇到的两个商业难题“能力如何变现”、“如何创建个人品牌”出发,访谈了上百位超级个体,主要问了他们两个问题,“你是如何一路走来的”、“你做了哪些关键动作”,进而从这些超级个些身上找到了单干的商业方法,找到一条帮助更多的普通人成长为超级个体的路径。

全书分为5个篇章,分别对应超级个体的5项核心能力,共甄选提炼了49个被超级个体反复提及、强力推荐的关键动作。

1-变现篇,解决把能力打包成产品并获得商业回报的问题。共有14个关键动作:认真琢磨挣钱、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打造一人公司、一份时间卖多次、挣信息差的钱、提升自己的稀缺、设计足够长的标杆、对标复刻、跨界创新、打包产品、离钱近(主动降低不确定性)、把握关键成功因素(抓大更放小)、不要卖水、使用低板模型。

2-品牌篇,解决建立行业影响力并精准获客的问题。共有11个关键动作:使用火箭模型、打造真实聚焦稳定人设、精准定位和而不同、不做流量做品牌、明了用户从哪里来、内容筛选用户、写作为王、学会讲故事、降低门槛、使用纪录片思维、一鱼多吃。

3-动力篇,解决把梦想转化为行动的内驱力问题。共有7个关键动作:使用推石模型、靠习惯不靠毅力、忘记目标专注体系、心力强大者胜、保证节奏感、一段时间做好一件事、放下身段、把工作当成玩。

4-学习篇,解决将知识变为生产力和护城河的成长进化问题。共有8个关键动作:使用大树模型、瞄准更高的月亮、终身学习、研究驱动、形成知识图谱、使用多元思维模型、输出拉动输入、访谈。

5-选择篇,解决在混沌中把握趋势并规避风险的决策判断问题。共有8个关键动作:使用河流模型、做难而正确的事、做出选择就是进展、长期主义、先胜后战、投资于人、设好边界、小心暗礁。

本书中的每节相互独立,只讲一个关键动作,介绍一个案例,并推荐一本拓展阅读的好书。

【撷取摘要】

1.

想挣钱但不琢磨就像想考清华、北大但不努力。小白,天天琢磨给别人挣钱的能力;高手,不断琢磨给自己挣钱的能力;大神,让别人琢磨给自己挣钱的能力。

很多商人厉害的点就在于,他们自己明明什么都没有,却能调动资源解决复杂问题。他们会琢磨如何将复杂问题拆解,再逐个击破。这就是他们每天在做的“商业数学题”。只不过商业世界的难题通常没有现成的答案,他们在见招拆招的过程中积累的不是公式和概念,而是直觉。再后来,直觉形成了本能性的肌肉记忆,让他们解决一般问题几乎可以不假思索。这种肌肉记忆就叫作商业常识。

2.

每个人都是一家“无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这家公司的名字叫“自己”。

桥水基金创始人、《原则》作者瑞·达利欧说过:“如果不想过被他人主导的生活,你就必须自己决定怎么做,而且有勇气去做。”

3.

生意做得好不好,看什么?小白看规模,高手看现金流,大神看人效(即每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对一人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客户的信任。我们并不需要追求盲目的扩张,持续发展、保持盈利,比什么都重要。

4.

个人商业的本质是卖时间。小白一份时间卖一次;高手一份时间卖多次;大神买卖别人的时间。

想要提高自己的挣钱效率,一是让自己单位时间的价值更高;二是学会做产品,一份时间卖多次;三是购买他人的时间,将其加工成自己的产品。

5.

商业的底座是信息差,有信息差的地方才有红利。香农说,信息的本质就是消除不确定性。

信息差的三段红利:获得认知红利→获得打法红利→获得工具红利。现实地说,第一段信息差风险大、要求高;第三段信息差比较适合巨头。

带着信息差回到自己的本行,就像乘坐“时间机器”。所谓“时间机器”,是指用一个行业已经发生的趋势来预判另一个行业的走向。不同行业的发展速度不同,信息流动有快有慢。如果把其他行业的先进生产力和信息差迁移到自己所在的行业,你只需要做到中等偏上的水平就有巨大的行业红利。这就是“时间机器”的力量。

6.

商业的原点是稀缺。当你的能力朝着市场需求的方向持续生长时,你终将走向稀缺。

稀缺决定了商业价值。①稀缺是生态位,最好的位置一定留给最稀缺的人才。②稀缺是话语权,最稀缺的人才往往是决定财富分配的人。

松鼠过河,步步惊心;大象过河,漫不经心。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技巧不值一提。同样,在稀缺面前,复杂的商业变得简单起来。

个人努力的方向,本质上是让自己沿着更稀缺的方向发展。凡是让你越来越稀缺的工作,不急不躁,慢慢磨砺。凡是让你越来越标准化的工作,及时清醒,早点抽身。

牢记三点:效果、圏层、确定性。提升自己的稀缺性:①优化效果。知识不稀缺,效果才稀缺。知识是不需要付费的,效果才需要付费。千万不要直接出售知识,要始终瞄准效果。复述知识不难,灵活应用很难,拿到结果更难。用尽一切办法对效果负责。②突破圈层。没有绝对的稀缺,只有相对的稀缺;找到让自己能力相对稀缺的受众圈层;向外强化专业、向内彰显先进。③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确定性就是稀缺。确定性来自品牌、背书、经验、主流和保障,知名、口碑就代表确定性,成功的履历给你平添几许确定性,多数人的选择意味着确定性,按效果付费,无效退款,保障机制附加确定性。

7.

杠杆考虑的不是成本,而是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价值。杠杆倍率只和两个因素相关——基数和溢价。

如果主打基数大,产品就必须标准化。两种思路:①爆品为王,找到一个基数足够大的人群,找准需求,抓住痛点,下狠劲开发产品。②流量为王,想方设法持续获取流量。对个人来说,新用户获取流量主要靠自媒体。

8.

为什么要对标复刻先进案例?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千万不要重新造轮子。

任正非说过:“以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为标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用20%的时间从0分做到80分,这叫新手红利;再用80%的时间从80分做到100分,这叫长期主义。

作者做商业顾问多年,每次做项目都会问客户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们行业做得最好的是谁,他是怎样做到的?”

用“远近高低”的方法来对标复刻。①远,调查研究。搜索公开渠道的图书文章、演讲分享、媒体报道等内容。从对标人物的公众号早期内容里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②近,深入体验。购买产品或服务并体验,加入社群,直接访谈。用户视角的感性体验和观察互动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启发。③高,学会提问。提出好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重要。一层一层不断提出问题,直至把握商业现象的本质。④低,勤于复盘。复盘是逆向拆解的第一步,复盘还原流程要素,有时候你苦思冥想的答案就在流程细节里。

9.

机会永远在边缘,在板块交界处。跨界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打散再重新组合。

齐白石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为什么不能一直对标复刻?①时间窗口无法复现。越是有红利的市场,方法过期得越快。②赢家通吃的头部效应。拿到先发优势的头部玩家,牢牢占据强势生态位,不断滚雪球,形成头部效应,把上升通道堵得水泄不通。③做到行业顶级很难。任何一个行业每往上攀升一级,难度都呈几何倍数增长。

如果你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在某一具体领域成为最优秀的人(前1%);二是在两个或更多的领域成为非常优秀的人(前25%即可)。俞敏洪说过,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任何一个人在一个极狭小的领域,只要做到中国的前30%,就可以衣食无忧。

专业+行业+新技能=衣食无忧的商业机会。具体来说,①无论跨界到哪里,专业都是底色。②利用好行业时间差。隔行如隔山,其实真正相隔的只是底层入口。越往上走,能力越具有迁移性。③尽快升级新技能。总有一些技能是时代的召唤,不要犹豫,唯一的选择就是看见、相信、赶紧学会。

10.

一定要把自己产品化,把所有的能力、资源和智慧封装成产品。

能力封装成产品的要点:①让用户清晰地知道付出什么,得到什么。用产品兑现持续稳定的交付承诺,是个人踏入商业经营的第一步。②先解决问题,再设计交付形态。作者遇到新业务的经验做法是先做咨询,再做产品。做咨询就是调动所有能力和智慧帮用户找到解决方案。等问题解决了,再回过头复盘来时路:找到知易行难的事情,将其设计成定制化服务;找到知难行易的事情,将其设计成标准化产品。③挠到痒处。把握用户需求是一种需要训练的能力;以自己为参照,设计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11.

商业就像一团迷雾。离钱近就是主动降低不确定性。

如何主动降低不确定性?①减少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越多,不确定性越高,离钱越远。牺牲一部分可能性来换取确定性,是明智的选择。②尽可能把唯一的不确定性牢牢抓在自己手里。③变现周期不要拉得太长,早一点落袋为安。

12

追求大问题的模糊正确比追求小问题的完美精准重要得多。

抓大放小的诀窍不在于抓大,而在于放小。先学会放小,才有时间觉察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

学会取舍。取舍意味着哪怕都可以完成,也要压缩对其他事情的投入,聚焦关键成功因素,为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舍九取一,其他方向只保证基本功能,能用就行。

多给自己一些锻炼的机会,主动限制条件,在给定的时间、给定的资源下,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成果。有了限制条件,才有优先级意识,倒逼自己学会取舍。

13.

“不要卖水”的原则:把低端市场让给巨头,瞄准适合个人的中高端市场。

水是最难卖的产品,你见过哪家小公司卖水。低端市场需要的是极致性价比的标准化产品。中高端服务比低端的标准化产品更适合超级个体,也是个人最容易起步的生意。中高端市场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时间。在很多的细分赛道中,客户真正需要的是反馈辅导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厉害的专家只能服务金字塔尖尖上的一小部分客户,他们会让出巨大的市场空间,给到专业能力不错的个人。

14.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用产品),就是做出一个刚刚好能体验功能的粗糙产品,让客户验证需求。而纸板模型是在MVP的基础上做的进一步简化。它是连产品都没有,在纸板上模拟的产品概念。打个比方,真实的产品是一款电脑游戏,MVP相当于10分钟的试玩版,而纸板模型相当于用纸板演示游戏玩法的桌游。

纸板模型强迫我们从核心出发思考问题,不过早关注细节。

接受计划的模糊性。学会用动态计划替代静态计划,在未验证需求前不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补充进展,花更多精力加快迭代反馈的速度。

具体操作三步走:①找出产品中最核心的需求和解决方案。比如,你是企业培训师,给学员提供启发是最核心的需求。如果你希望锻炼需求把握的能力,最好一次只做一个功能。②假设产品已经开发好,预售“纸板模型”。一定要让用户“用脚投票”,而不是“用手投票”。“用脚投票”指让用户付出少量成本模拟真实的消费环境,“用手投票”则是简单地询问用户想不想要。最常见的做法是,设置一个较低的预售价格,或者先交少量订金。③逆向开发,不断迭代反馈。先卖再做,逆向生产。逆向开发最大的好处是,你能不断和用户交流,用户就是你的导航仪。

15.

对个人商业来说,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先把自己产品化,再把产品品牌化。自媒体只是传播途径之一。打造典型案例、获得专业认证、出版著作、荣获奖项、客户口碑推荐等途径都是个人品牌传播的重要方式。

火箭模型:做个人品牌就像发射火箭。找一个轻巧结实的定位容器,持续不断地输出内容燃料,把它推上天。

定位容器+内容燃料=个人品牌。

(1)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容器,容纳内容,承载信任。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你有何过人之处?我为什么要认识你?没有容器,就无法形成稳定的记忆。这个容器可以是定位、符号、标签。

如何设计定位容器:①稳定。选择在原来的基础上“生长”,而不是推倒重来。在原来的基础上把范围放大或缩小,用户更容易形成品牌记忆。②契合。把握一个原则——先立住,再丰富。先把自己扁平化、脸谱化,牢牢扣住产品,再慢慢补充其他标签。③轻巧:“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想清楚,说明白”是基本要求,能让人记住、能打动人才是努力的方向。“广告语不是我说一句话给顾客听,而是我设计一句话让顾客去说给别人听。”轻巧、口语化,才好转述。

(2)不断注入内容燃料。作品、日更、口碑都是内容。作品既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战绩、荣誉、经历;日更可以向外持续辐射影响力;口碑内容旨在不断讲好用户因你而改变的故事。

16.

个人品牌属于需要势能和传播的人。如果个人提供的产品是内容和专业服务,用户无法一眼评判产品的优劣,就更需要个人品牌提供佐证和背书。个人品牌是绝佳的敲门砖,是优质的信任容器,能支持产品溢价,能不断积累势能。

人设是个人品牌的记忆点。打造人设,从真实、聚焦、稳定三个要素下手:①定位标签必须基于真实。②聚焦某一个侧面。慢慢展开。比如,在短视频的1分钟里,要个性鲜明地展示一个标签;到了直播间,可以围绕标签多展示几个相关的特点;到了朋友圈,还可以展示工作之外的另一面。这就是从聚焦→拓展→立体慢慢展开。③在稳定的基础上生长。顺着成长轨迹,让标签自然生长,而不是简单地叠加它们。

17.

定位的诀窍是和而不同。创造出熟悉的陌生感,你就赢了。“和”比“不同”重要。在做差异化之前,更重要的是传递自己所属的类别。

一些常见的差异化定位思路:①用实战区别大咖。当同行是知名大咖时,你可以强调自己胜在有实战经验。②用过来人区别专家。当同行专业能力比你强太多时,你可以强调自己就是过来人,最懂用户。③专注某个细分领域,用垂直细分区别面面俱到。

18.

品牌才是持续的流量。流量解决生存问题,品牌解决发展问题。在更长远的时间线上,品牌比流量的投资回报率高得多。从机制上看,品牌有两大流量不具备的功能:信任背书、溢价来源。

做流量和做品牌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积累。

做一个自带流量的个人品牌,三步走:①卖爆自己。先解决个人品牌的基础问题。你是谁?你能提供什么价值?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如何证明?②社交“种草”。③势能转化。

19.

每天都能稳定获取新用户是业务走上正轨的标志。

有三种途径获取用户:品牌搜索、算法推荐、社交裂变。

对应有三种获客方案:卡位关键词、放牧平台、打通私域。平台就像牧场,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内容输出方式,哪里水草丰美就去哪里放牧。

19.

内容是用户的筛选器,什么样的内容吸引什么样的用户。

怎样在坚持专业的同时让更多人看见并喜欢上你的内容?①多谈为什么,少谈怎么做。短视频的作用是帮你找到目标用户,而不是帮你教会目标用户。②万事拉回本专业。能从热点切入自己的主场。③点名目标用户。如,“宝妈一定不能错过的10个免费教育资源”、“职场人最容易掉入的理财陷阱”。

20.

海量内容,写作为王。如果你的精力只够学一种内容形态,一定要选择写作。

普通人打造个人品牌经常会遇到两个误区:①误以为“会写作=会写干货文”。写干货文需要的不是写作能力,而是逻辑能力。能逻辑清晰地输出观点是内容的下限,即基本要求。写得引人入胜才是本事。②误以为 “会写作=文笔好”。文笔好,高级词就多;高级词多,受众就少。文采斐然的内容适合放在书里,注意力争夺战中会写大白话的人更占优势。

三招把握写作技巧的底层共性:①获得感,学会“直给”。一句话讲清楚关键,大家需要的不是干货,而是获得干货的感觉。什么叫“直给”?预判观众想看什么,就直接给什么。②认同感,学会观察。③快乐感,学会预期违背。

21.

讲故事不难,套模板、带情绪、统一价值观。①套模板。个人品牌故事,用“英雄之旅”模板;产品用户故事,用“SB7”(故事品牌框架)模板;日常沟通故事,用“小说课”模板,直接造句就好:我有一个梦想,但是遥不可及。我努力追寻,但是失败了。因为一次意外,事件出现转机,我成功了。②带情绪。情绪是故事的佐料,常见句式:“我当时……”。③统一价值观。一个故事只讲一件事,体现一种价值观。多个故事在一起,为统一的价值观服务。

22.

持续稳定地输出内容,不断复盘优化,是超级个体的核心思路。运用极简学习法:精准输入,深度消化,多元输出。

量变引起质变。爆款严重依赖概率,是水平提升后的自然结果。

降低门槛,才有爆款。如降低直播门槛的做法:①选择简单工具,不做“器材党”。②习惯即兴表达,不依赖逐字稿。③找到属于自己的无限选题。

23.

算法的终极形态是模拟人。观众看惯了“演”,现在要看“真”。没有什么比纪录片更真实,学会展示你刚好知道的内容。

用纪录片思维创作内容,选择谈话即可。谈话是古老而简洁的内容创作形式。你喜欢写作,可以用对话体;你选择拍短视频,可以用访谈的形式。

24.

创作精彩内容的三张地图: ①人物地图。从出生到现在,把所有重要的人生经历都写在一根时间轴上。讲故事的目的不是彰显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改变。为了让人物更清晰,你可以选择5到10个核心性格特质标签。围绕标签甄选故事。②产品地图。学会总结提炼,学会类比举例,用生动的方法展示大家感兴趣但接触不到的行业内幕。③用户地图。用户才是“纪录片”的焦点,你只是线索人物,要甘心做好配角。

25.

学会一鱼多吃,让一次思考产生多种内容。同一个选题,加工成不同内容形式。如,有感而发, 发条朋友圈;扩展写篇公众号文章;文章中几个观点拿出来改写成短视频脚本;在社群直播;做成干货再到别人的社群分享;后续内容提炼成课程知识点或书的某一章节。

26.

一个人事业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其人生哲学的高度。稻盛和夫给过这样的成功方程式:人生的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推石模型:好的结果=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力。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力,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乐此不疲。①正确的方向=简单的道理+长期主义。②持续发力,简单来说,短期靠意志,长期靠习惯。

27.

改变习惯的三个关键因素:环境、重复和奖励。

具体做法:①减少环境中的诱惑。改变坏习惯的黄金法则是替换,给它寻找一个好习惯作为替代品。②身份来自行为的重复。“行为叠加”,把你希望养成的新习惯插入老习惯,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动作。③用奖励强化行为。

28.

忘记目标,专注体系。不求拔高你的目标,但求落实你的体系。

与目标体系不同,习惯体系是一个平稳连续的过程。构建体系实现目标的方法:①只定一个大方向,反对过细拆解。②围绕时间设计体系,让自己靠谱。什么叫“靠谱”?保持稳定输出就是靠谱。体系设计的诀窍是围绕时间来设计,不用计较今天有没有结果,只需要在乎今天在制定的时间内有没有全情投入。③爱上过程,时刻体会快乐。

29.

心力强大者胜。商业上的较量,20%靠能力,80%靠心力。

学会纵身一跃,持续愚公移山。提升内驱力的两个方法:①纵身一跃。在关键节点上,把自己置于不得不努力的处境中,就像蹦极一样,纵身一跃。②愚公移山。

30.

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怎样平衡工作和休息?怎样努力才不累?均匀发力,减少震荡。规律停顿,掌控节奏。

把握节奏的关键在于停顿。停顿技巧:①规律性主动停顿。同样的工作从长跑变成接力赛,做起来不费劲。②规律性主动走神。可以看一看远方的风景、运动一会儿,或者整理一下桌面。但是千万不要做其他需要动脑筋、强刺激、消耗注意力的事情,比如看新闻、回邮件、打游戏、刷视频。③简单与复杂工作穿插。

31.

聚焦并不是只做一件事,而是一段时间只做好一件事。

现代社会最稀缺的是注意力。人类的注意力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接收量巨大,处理量极小。用信息论的表述方式说,我们的大脑每接收1100万比特的信息,只能够聚焦40比特,也就相当于百万分之四。②多线程操作效率低。当有限的脑容量跟不上一心多用的速度时,大脑开始报错,所有的工作表现都低于正常水平。③任务切换需要适应时间。

一段时间只做好一件事的技巧:①懂得取舍,找到一段时间的重点。将脑海里的思考模式切换成两个框:一个框叫这件事,为其投入尽可能多的注意力;另一个框叫其他事,只安排维持其正常运转的最低配置即可。”一段时间”究竟是多长呢?作者建议至少以周为单位。有些事情可能需要好几周。换句话说,每周都应该有需要聚焦的重点,记住,只选一件事。②留出整块时间做聚焦的事情。找出每天精力最好的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留好2~3小时的整块时间,专门用来做这阶段聚焦的事情。③把同步沟通变成集中解答。

32.

 放下身段。不要幻想出道即巅峰。不要幻想偷偷努力惊艳所有人。

放下身段的训练技巧:①消除敏感。告诉自己真的没有那么多人关注自己。②放弃完美。完美主义是行动力的宿敌。③接受笨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33.

把工作当成玩。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工作和玩就在一念之间,看你如何定义。

心流理论的提出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言:“我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米哈里研究发现,成年人生活中的心流大部分出现在工作时,而不是娱乐时。

“有趣的好工作”的三条标准:主动能选择、过程可探索、结果有期待。

正如《底层逻辑》一书中提到的:“有些人发自内心地认为,工作是创造而不是消耗,对待工作的态度,正是优秀和庸常的分界线。”

34.

知识图谱+多元思维+输出输入=学习

使用大树模型,构建知识大树,输出拉动输入。①输入。把知识拆解成最小的单元,构建树状知识图谱。②吸收。用多元思维模型解决问题,不断构建新的联系。③输出。输出拉动输入,像叶片从根系吸收养分一般,融会贯通。

35.

“瞄准月亮”模型:瞄准更高的月亮,如果你失败,至少可以落到目标云彩上面。

世上没难事。再难的事情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36.

摒弃三种错误的学习类型:表演式学习、占有式学习、安慰式学习。

真正的终身学习,会遵循“即学即用”“构建框架”“享受乐趣”三个阶段层层递进。①即学即用阶段,终身学习才能逃离内卷。即学即用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思考和实践。②构建框架阶段,大量输入自有思路。③享受乐趣阶段,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37.

商业高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研究驱动。在重要的商业决策中,多瞄准,少扣扳机。更多地研究是为了更少地决策,更久地研究是为了更准地决策。

想要持续稳定地获得更大的商业成就,必须研究商业的规律,形成商业直觉。所谓商业直觉,即经由大量研究、实践、复盘后形成的快速反应。

具体研究什么?答案是,研究变化,研究人、生意、组织和环境的变化规律。越研究,就越能从无序中发现有序,最终把慢思考变成快反应。当“做题”的量提升上来时,你的商业敏锐度自然也远胜常人。

研究驱动的三个公式:①深入研究=研究深+研究透,②长期研究=关键时点+关键变化,③独立研究=独特视角+数据洞察

38.

散装的知识没有价值。必须把所有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自己的探索路径。高手的脑海里都是一套一套的模型。知识图谱的底层逻辑其实是让知识形成树状结构和网状结构。

知识图谱构建步骤:①结构化。结构化的梳理方式的基本思路:流程法,要素法。工具主要是思维导图。②超链接。如,飞书文档、“幕布”。③建模型。可以将模型理解为更加经典、常用的思考结构,把结构固化并反复使用就成了模型。

39.

复杂系统需要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①自我经验。②行业方法论。不同行业发展阶段和侧重点不同,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阶段也不同。合理迁移,可以进行所谓的“降维应用”。③学科方法论。如,生物学可以用来指导社群运营,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鸟群的运动轨迹,将其遵循的基本规则用来指导社群运营。④哲学。哲学能帮助我们以更高的视角看到人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而商业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

40.

知行合一,用输出拉动输入:①讲一遍,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重新解释清楚。②做一遍,动手实践学到的商业知识。③卖一遍。把输出变成产品卖掉,用市场检验价值。

41.

坚持访谈是向优秀的朋友学习的最好工具。

访谈的三个巨大收益:①沐浴信息流。圈层决定信息质量,信息质量决定机会。坚持做访谈,你就是优质信息的中心。②学会提问。QBQ(Question Behind Question,问题背后的问题),围绕一个关键点不断深挖。如,直播间里做访谈的提问技巧:多问别人是什么,多问自己为什么;不要让嘉宾思考,让他们分享本来就知道的内容。③有效社交。

做访谈的诀窍:忘掉自己的知识储备,代观众问出他们关心的问题。每次只问一个问题,当问题需要解释时,先描述背景,用最后一句提出简单的问题,否则嘉宾会忘记问题是什么。

42.

在混沌的信息中做选择。选择质量将决定你的生活质量。

《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说:“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现实,需要决策,我们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避,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使用河流模型:(正确选择–错误选择)×时间=成功。在人生河流的每个分岔口,持续做出正确的选择,少做或不做错误的选择。

河流模型的公式背后暗含四个选择的原理:①人生是由无数的选择构成的,而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几个选择定终身。不用过于担心某一个选择的后果,反而需要重视每一个选择的质量。②一个选择重不重要,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样的。③每个小选择都会决定改变命运级大选择的可选项。《孙子兵法》云:“先胜而后求战,可立于不败之地。”很多时候考验我们的不是选择能力,而是有没有更好的选项。日常的小选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不断地积累优势。当你面临人生的大选择时,更多的选项让你闭着眼睛选,个个都能赢。④一定要防范那些让你无法翻盘的错误选择。“投资这个游戏的第一条规则就是你能够玩下去”。

43.

难而正确原则:对两条路,不知道如何选择时,难的那条更有可能是正确答案。①一直做容易的事情会让你的选项越来越少。做投资的人都知道,和大部分人的选择一致是挣不到钱的。在挑战上,对过程负责比对结果负责容易。②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度其实差不多,做大事更划算。大事,要求比较高。要求高才能把其他人挡在外面。每多往前走一步,同行者就少一批。去啃那些没人敢啃的硬骨头,去做困难的事,才有可能开辟出一条道路,找到自己的蓝海。

44.

做出选择就是进展,有六成把握就要行动。①犹豫也是有时间成本的。人生就像一张考卷,最差的选择是不做选择。成功不需要最佳解决方案,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较优的方案即可。②多走一点弯路,没什么大不了。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③有六成把握就要开始行动。早期的六成把握会因为先发优势慢慢变成八成把握,晚期的八成把握也会因为竞争博弈打折成三成把握。

45.

“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这是张磊在《价值》开篇写下的一句话。

在商业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长期主义几乎成为所有成功者的共识,是普通人和超级个体的分水岭。

培养长期主义思考方式的三个要点:①拒绝匮乏思维。匮乏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有付出就希望马上有回报,不能马上有回报的事情不愿意干。二是当一个机会出现时,首先考虑的是它的风险,而不是收益。具体行动包括:减少琐事上的投入;开源节流。保障基本生活,增加把目光放长远的底气。②理解时间的意义。时间能产生复利,能检验价值,是最好的复盘。③信仰之外皆为干扰。如果你认为内容是信仰,就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内容创作形式,持续稳定地输出优质内容。

46.

战略是积累优势,战术是发挥优势。战略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先胜后战。《孙子兵法》的“计”不是奇谋巧计,而是对基本面的计算;《孙子兵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而是先胜后战之法。强调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通过积累优势,在开战前就已经奠定胜局。重点应该关注基本面,而不是操作面。

先胜后战的四个关键:①挖掘自身优势。不要做光脚的人。有专业能力、有资源的人不要抛弃自己的优势追逐热点。②提高成功的概率。在正式下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③选择上升的点线面体。点,代表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线,代表专业的发展前景;面,代表行业的红利周期;体,代表产业乃至更大层面的趋势。要想获得第一桶金,必须把握一次线性的周期收益。要想跨越阶层,必须借助面和体的崛起,顺势而为,把握周期。④朝着一个方向积累产业资源,凑齐成功的拼图。每一段经历的终点,都是下一段经历的起点。做生意就像拼七巧板,朝着一个方向积累产业资源,有更大机会凑齐成功的拼图。

挖掘自身优势,提高成功概率,选择上升的点线面体,朝着一个方向积累产业资源。做到以上四点,剩下的就交给运气吧。

47.

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与善者为伍,与智者同行。

张磊把投资的商业生态概括为“人、生意、环境和组织”。人是原点,生意、环境和组织都是由人发起并组成的。不与外界交流的封闭系统终将慢慢冷却、消亡。

投资于人的三个原则:①与优秀的人为伍。重视社会网络在成功中的作用。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决定其能否成为高手,而能否成功则取决于社会网络。“如果能力表现可以测量,那么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测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②释放善意,爱憎分明。假设每个人都是好人,提前释放善意。爱憎分明,和好人结盟,远离坏人。③成为吸引贵人的体质。除了变得更优秀,也要学会求助。

如何求助?从最节约他人时间的角度,介绍事由和自己希望获得的帮助,以及最重要的自己潜在的价值点和合作点。最好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不超过500字,包含3层意思:①我是谁,我怎么认识您的。②我出于什么原因想要找您帮一个什么样的忙。③无论结果如何先向您表示感谢,如果今后在这些场景下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一定记得找我。

48.

设定边界。知道不做什么,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

在边界内放心大胆地努力尝试,想到就去做,不犹豫;在边界外,保持谨慎态度,抵制诱惑,减少犯错概率。

面对机会的三条边界:①价值观边界,不好意思发朋友圈的事情不要做。②专业度边界,不懂行的事情不要做。③精力分配边界,另起炉灶的事情少做。

49.

两条重要的风险提示:越是顺风顺水越要谨慎,关注现金流。

防范风险,小心暗礁。只要不离开牌桌,总会有挣钱的一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