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之旅的收获——突破、改变、淡定、力量,不着急不评判不期待
听说纯原创的公众号不超过7%,这是拂尘记的第726篇原创文章,字数1660,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21天发光之旅结束了,过程中有开心有痛苦,开心是与一对一伙伴交流,思维碰撞出火花的灵感迸发,痛苦的是每天至少需要1小时,对话加整理。
毕竟完不成的话,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同桌的契约金,这就多了一份责任。
21天结束,痛苦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是意犹未尽、绵长悠远的充实与喜悦。
庆功茶话会上,我报名第1个分享,积极主动赢惊喜,我收获了全国第一人才系主任、极简思维创始人徐斌教授的一对一耐心赋能与点评,赚到了,哈哈!
我的分享:
跟同桌李灵老师,从一开始互相熟悉,到后来无话不谈,如今就像已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般。
奇妙的是,虽然我们着眼点不同,观点各异,思路有别,但我发现,我们一直想做的事、内心要奔赴的目的地,居然是同一个,妥妥的殊途同归。
一 收获
1 原来创新不一定是创造
我们第1天的讨论,是关于创新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还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迭代组合完善。
同桌一席话,把我长久以来的执念打得稀碎,而且没有丝毫不快,因为禁锢思维的墙,第1天就被拆掉,这对我影响深远。
2 有困难,主动发声,找到对的人,一切都好
21天里,总有能量低的时候,困惑烦恼,跟同桌一聊解千愁。
3 心中有底,不再害怕与陌生人对话
21天,我最大的改变,是手中有了工具,比如“上下左右“式提问,开放式问题,思维六层次、3Q等等,我不再害怕,甚至有点喜欢上与人链接的感觉。
之前,我跟陌生人对话有卡点,我不知道要说什么。
当突破卡点,打消恐惧,知道怎么聊,并且我心中有底,不被别人框住,也不被对方带节奏时,给了我极大的喜悦与成就感。
二 困惑
1、运用时感觉烧脑,还在刻意练习。
如何达到潜移默化、化于无形的境界?
2、有时一腔热情得不到积极反馈,被打击。
有时对方信息接收不到或不全,我们要如何面对,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
3、技术学到了皮毛,就像一个人拿到了锤子,看任何人都像钉子,要如何避免?
徐教授点评:
首先,我跟去年相比,变得越来越开心啦,能量满满,特别棒!
一、关于烧脑
举例:
他在参加一个学习营时,3天只讲一个冰山模型。
有36个人,沈老师坐在中间,他就像一个磁场中心。
3天里,他一直在微笑、倾听,时不时提问一句。
有人发飙,有人指责,有人讨论,他不管,别人再怎么鸡飞狗跳,他永远轻声细语,静静地,很淡定,不慌不忙。
他不被大家干扰,也不急着说服对方。
要想赋能别人,自己先要做到,无论环境嘈杂吵闹,我自巍然不动,淡定从容,不被干扰,不被影响,不急着说服。
倾听、共情、提问、提醒,让对方自己得到答案,作出修整,自己说服自己。
这就是无为而治。
感觉烧脑,是因为内心急着要用技术说服他人,只做一个陪伴者、旁观者、引领者即可。
故事:
1徐氏祖先叫徐若木
2呆若木鸡的故事
战国时齐王是斗鸡迷,他请纪渻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
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问。
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说:“我把鸡训好了。”
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齐王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被吓跑了。
此后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居然场场获胜。
二 关于锤子
我们要更精进,就要注意以下2点:
1)不评判,不着急
我们学习任何工具,都不是用来评判别人的,该用时才用。
2)不轻易用
如果时刻想着用教练技术,会对自己有影响,变敏感,给自己制造烦恼。
要想避免,要做到知道也当不知道,除非对方请求,否则不轻易用。
三、关于回馈不及时
1 无合约,不教练
2 他是主,你是副
他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角,不要把一切都揽在自己身上,要撇开关系。
3 放下期待
这是对方的期望,不是你的期望。
3种可能:
1)他主动邀请你,但拒绝你的建议,你就放下期待;
2)他接受,这是他的觉察,他的福分,你的成就;
3)他接受,但改变还要慢慢来,那就转身,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别人能不能解决问题,是他的事情,不要自己背着包袱前进。
极简思维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探索新领域,
成为创新思维引领者
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脚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