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促发展,东风暖透南疆心
“星”耀南疆暖人心
傍晚 ,西域的天空一碧如洗,疏勒粤宁鞋业公司的女工们迎来了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从广东来的年轻厂长手拿教杆,正在带领大家学习国语。厂长在黑板上写下生词,带头朗读,再让翻译用维吾尔语向大家解释词义。阳光沿门窗斜射入车间,女工围在黑板前,用普通话大声朗读“印压”“面衬”“鞋舌”……个个喜气洋洋,一张张面孔笑靥如花,像葵花追逐着太阳。这是卫星工厂里(乡村车间)常见的情景。
各色卫星工场在东营市援疆指挥部产业援疆的推进中,在历史名城疏勒已经遍地开花了!为疏勒人民的脱贫增收注入了活力,为疏勒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为疏勒女工解决了打工和照顾家庭两难选择的难题,成为疏勒县脱贫攻坚的新模式。
卫星工场是一项合民意,暖民心的民生工程,得到了疏勒人民的充分认可。疏勒县巴仁乡4村村民阿日孜古丽·努尔麦麦提说:“山东援疆干部把工厂建到了我们家门口,山东企业老板对我们也好的很,我要好好珍惜机会,好好工作,上个月我是工资最高的,领到3800元,老乡们都羡慕我,我觉得骄傲的很”。
来自东营区发改委的援疆干部翟建峰主任说:“截至目前,疏勒县已拥有投产运行乡村车间160余个,就业总人口达到72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3100多人,占总人数的44%。”
卫星工场给她们打开了一扇天窗,让她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国语水平,找到了自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心情愉悦,家庭和谐,功不可没。卫星工厂也成了帮助村民从农民转身为产业工人的“梦工厂”。
东营市第九批援疆干部进疆后,曹永湖指挥带领大家认真调研,发现疏勒县有好多村民特别是家庭妇女因种种原因无法外出打工,仅靠现有土地根本无法实现脱贫,焦虑于心。发动援疆干部集思广益,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积极寻找对策,把促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做为工作重点来抓。
后来在疏勒县巴合齐乡巴合齐村富民安居房项目现场曹书记发现,沿路两旁100多户村民们大都居住在二楼,一楼除了几家开了商店外,大部分房屋闲置,仅用来放些杂物,引导大家探讨能不能引进企业,利用村民们闲置的一楼进行生产,带动无法外出就业群众就业脱贫。
翟建峰主任认为“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因此“马不扬鞭自奋蹄” ,争做产业援疆的急先峰。他努力克服风格迥异的风情民俗、巨大的发展差异以及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带来的不适,首先从学习调研入手,全面了解新疆、喀什地区和疏勒县的人文、地理及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和现状,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优势 ,找到了一个关键的着力点产业脱贫。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他精力充沛的投入到招商引资工作中,白天在项目现场盯靠,晚上奋笔疾书整理心得笔记,夜深了,为让自己保持旺盛精力,不停的用冷水冲脸。腿受伤以后,边理疗边与乡镇、客商沟通,经常讲手机打到烫手。2018年4月份组织筹备了疏勒县投资说明会、7月份赴山东济南市和东营市开展招商活动、9月份赴浙江开展招商活动,经过多方努力,成功签约落地企业26个,项目总投资3.88亿元
并在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搜集编写了《疏勒县招商政策汇编》和《疏勒县招商宣传册》,为疏勒县扎实做好产业援疆做出科学规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翟建峰主任的敬业精神令所有人佩服,疏勒的客商曾经评价说:翟主任比许多本地干部还要像疏勒人。
万紫千红春色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卫星工场在促进就业,增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后,疏勒县大力实施“卫星工厂”建设,新建卫星工厂46个、贫困村扶贫车间119个,全县卫星工厂数量达到190个。曹永湖同志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 ,广泛发动山东援疆企业联系各自上下游企业,来疏勒县考察。招商引资任务骤然加大,翟建峰同志创新开展了“保姆式”服务,全程代办项目前期相关手续资料,必要时协调项目相关职能部门采取集中办理的方式进行办理,确保了援疆项目的顺利推进。
目前在山东东营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疏勒县已建成产业聚集的小微产业园6处,分别为:阿拉力乡即发服装服饰产业园、英阿瓦提乡云之彩服装产业园、洋大曼乡优利可鞋业产业园、巴合齐乡如意美疆袜业产业园、塔孜洪乡鲁疆情木耳产业园、库木西力克乡海洋服饰产业园。乡镇产业园区作为各村卫星工厂的管理及运营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有力的推进乡镇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已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573个,其中贫困人口就业908人。形成了“企业总部+卫星工厂+家庭扶贫车间”产业援新模式。
“通过山东援疆指挥部多方联系,2017年山东青岛即发集团落户到了我们阿拉力乡,我们乡即发服装服饰产业园就人员最多时达600多人,现在基本稳定在400多人,提高了我们的“造血能力”,为振兴我乡经济注入了活动”。阿拉力乡副乡长颜喆说。
“即发公司在我们乡招工,我是第一批报名的,我做梦都没想到会成为一名工人,现在我上个月挣到了2950元,以前不想买买不了的东西可以买到了,以后我要好好工作,挣更多的钱”在疏勒县即发华和服饰有限公司工作的阿拉力乡8村村民布热比古·艾麦尔说。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翟建峰主任还主动承担起了传帮带的职责,一方面为疏勒县招商引资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导,另一方面为疏勒县培养出了一批产业工作的骨干人才,把“输血”和“造血”完美结合起来,为疏勒脱贫攻坚提供智力保证。
特色产业助脱贫
经过多方调研,东营援疆指挥部进一步提出产业融合促发展的思路,发展第一产业,开发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全方位立体推进产业援疆进程。依托山东省农业大省的优势,通过援疆平台引进农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工作模式 ,由企业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技术、统一回收。引导农民开展油莎豆、大蒜、豇豆、食用菌等特色农业种植。大蒜、豇豆等特色农业种植面积1485.9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33户。木耳、食用菌种植示范项目厂房已建成投用,项目投产运营后可直接带动当地群众约500人就业,还可引导塔孜洪乡20村、巴合齐乡8村、巴仁乡14村等深度贫困村现有扶贫拱棚组织生产,并辐射洋大曼乡等乡镇。
其中由山东援疆企业成立的喀什嘉泰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在新疆疏勒县拓展种植蔬菜面积6000亩,直接带动贫困家庭6000户左右,全县7处加工生产厂区,带动就业可达500人,种植及就业总收入高达3000万元。特色农业种植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是疏勒县精准脱贫工作的长久之计,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不要人夸好颜色
山东省东营市援疆工作指挥部在鲁疆两地党委、政府和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凝聚力量、创新创优、奋力拼搏,务实推动对口支援疏勒县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借助山东先进企业,精心打造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打造具有持续引领作用的农业综合体,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带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相互链接在一起,延长农业价值链、效益链和就业链,形成较高程度的产业纵向一体化,促进农业发展走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充分调动、诱发和整合储藏、运输、保鲜、包装、营销等环节的相关产业。增强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改造传统农业、为疏勒县迈向现代农业打好基础。
只留清气满乾坤。
山东东营市援疆工作指挥部按照“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以脱贫促稳定”的产业援疆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县有开发区(就业园区)、乡有产业园、村有卫星工厂、户有扶贫车间”四级就业网络建设,多方位、多层次的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帮助贫困人口和困难家庭实现增收,助推疏勒县脱贫攻坚工作,为疏勒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搭建起鲁疆两地产业发展、合作交流的平台中,翟建锋主任抱定“我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信念,用真情、智慧和汗水,促进这方热土的蓬勃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足迹遍布了疏勒县15个乡镇。沉甸甸的民情日记,记载着他对疏勒38万群众的真情与厚爱,记载着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热忱与执着。是援疆路上一道靓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