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是流动的盛宴,北京是喧嚣的闹剧
海明威曾经说过,“如果你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巴黎会一生都跟随你,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他的确年轻的时候在巴黎生活过,不过《流动的盛宴》这本书是在四十多年才写作的,他自己追忆自己的似水流年。
巴黎是个古老的城市,但他很年轻,很穷。什么事都不简单。
他在丁香园咖啡馆写作,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在塞纳河边散步,经过卢浮宫、先贤祠、卢森堡公园……和庞德、乔伊斯、菲茨杰拉德夫妇、斯泰因小姐、西尔维娅·比奇、福特·麦多克斯·福特们的交往……阅读、聚会、赛马、饮酒、美食、滑雪、拳击、猫……
他很喜欢在咖啡馆写作,一字一字写在纸上。写字是种享受,虽然不如打字快,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思考和作品。
他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看,那时很穷,买不起太多书,只能去书店看。如今买书已经很便宜,看书却很奢侈。很少能看完一本书。
他和年轻的妻子旅行热恋,赛马赌马,滑雪,看拳击比赛。
他年轻时候很穷,容易饿,那时候他的小说还没大火,也没有靠写作赚到太多钱。只要能喝点酒,吃饱,他就很开心。但年轻的他很快乐。
那时候很穷,他养不起狗,也养不起猫,他只认识咖啡馆或者小饭馆的猫,他很喜欢大猫。
那时候很穷,他很少理发,只有出席重要会议,才会理发,穿得体的西装,昂贵的英国鞋子。
被称为迷茫的一代,对万事都无敬意,醉生梦死,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他很喜欢喝酒,是生活必需品,喜欢葡萄酒,苹果酒,啤酒。喜欢所有的酒,除了甜酒或者太烈的酒。
在巴黎的他很穷,但是他很快乐,写作顺利,旅行顺利。
“我们需要生活里多一些真正的疑团。毫无野心的作家和出色却未发表的诗歌,是我们这时代最缺少的东西。” 其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的东西。
海明威是硬汉,小说里是,生活里也希望自己是。不过这部小说里呈现的还不明显。
如果海明威来北京呢?北京在他心中也会是流动的盛宴吗?
如今的北京有无数小众的展览,大型的活动,有各种精品咖啡馆,有世界各地的酒,有各种昂贵的猫咪狗狗。不过如果年轻的他来北京的话,可能也只可以住地下室,在咖啡馆很难写作,咖啡馆的人都在谈创业谈生意,很少有人和他谈文学或者吹牛,他很少能去旅行。外地的年轻人在北京谈的可能是梦想,户口,房子,车子,熬夜。他和妻子得为经济发愁。可能他们并不会觉得快乐。
我26岁,来北京3年,年纪轻轻来北京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感受流动的盛宴,更多感受到的是生存的压力。不敢辞职,不敢做梦,只能埋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