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7)
今天是跟小陈老师一起读数学课标的第七天,今天要读诵的是第二学段的“数与代数”的课程内容。
昨天说过,课程内容包括“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我重点读的是教学提示。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是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
第二学段的教学题是也包括两个方面。
一、数与运算的教学。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和分数,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
数的认识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整数的抽象过程,知道大数的意义和四位一级的表示方法,建立数感;通过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感悟分数单位;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单位,进一步感悟十进制计数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感。
数的运算教学应利用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在进行除法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这样的过程中感悟如何将未知转为已知,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通过小数加减运算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与整数运算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运算的一致性,培养运算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和具体计算,引导学生用归纳的方法。探索运算律,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感知运算力是确定算理和算法的重要依据,形成初步的代数思维。
二、数量关系的教学。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加法或乘法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知道模型中数量的意义。估算的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
常见数量关系的教学要在了解四则运算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现实问题中的加法模型是表示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乘法模型可大体分为与个数有关和与物理量有关的两种形式,感悟模型中量纲的意义。应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利用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等量的等量相等这一基本事实,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快读一遍,感知;慢读一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