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想法读书

一年600本阅读量的女生,传递了怎样的读书观?

2018-10-25  本文已影响875人  09bb3191178e

      最近山东大学文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丁安琪,因为热爱读书,一年阅读600本书而走红校园和整个网络,被师生亲切称之为“图书馆女孩”。

丁安琪

      根据记者的报道,丁安琪为现代文学专业,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为八小时,目前,他正在研究巴金和萧红的作品,而且保持了每天,至少精读两本巴金作品的阅读量。除了专业书籍以外,他还广泛的涉猎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书籍。

       而且关于读书的金句频出:读书时就像在,和作家们进行心灵的对话。

       我很享受一本厚厚的书越看越薄的那种感觉,一天不读书浑身就难受

       她认为很多现代人因繁忙等其他原因,丢掉了珍贵的阅读习惯,变得浮躁,用表情替代了思考,从而使文字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从微信,从APP中获得关于世界信息,而不是通过阅读,来进行深度思考。阅读不仅对学习有用,而且能够塑造性格,让人学到为人处事的方法,冷静博大,宽容的心态看待生活和做人。

       支持者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姑娘最美,读书让人充实;然而也有网友感叹,估计一年600本书,估计脑袋也就成硬盘了。书,不在量,而在质。

      下面,就“图书馆女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一年600本阅读量是一个什么概念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社研究院组织的第15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而电子书阅读量为人均3.12本,且深度阅读行为占比偏低。换句话说,纸质书加上电子书,国民人均阅读量仅为7.78本。而第丁安琪的阅读量为,一年600本,平均每天1.64本。

      对比一下就知道,2017年国民人均阅读量,只有丁安琪的1.34%不到。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段位,对阅读的理解和把握,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二、习惯的力量很强大

       从新闻的报道来看,丁安琪从小受父母熏陶,父亲为教师,母亲也是文职工作。从小就被父亲就带着在图书馆博览群书,也就是说小时候已经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按照她自己的说法,书已经和自己融为一体,一天不看书都会恐慌,学的睡不着。更为夸张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读下去像砖头那样厚的书的,她常常将手指插在书页里,把手放在书上直到自己坚持读完才肯罢休。

图书馆

        读书,对你而言可能是搬砖,对她而言可能就是撸串。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从小养成的爱读书的好习惯,以至于一天不读书就会恐慌的这种,深入到记忆和骨髓的这种习惯,帮她在一年内完成了600本书的阅读量。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一天不看微信、不刷朋友圈就很难受。而丁安琪正是把阅读当做了和看微信,上网一样稀松平常。读书就像打怪升级一样,越读越有趣,越读越精神,越读越上瘾。况且对于文学专业的同学而言,保持高频,高量和和高质的阅读,本来就是专业所需。只不过丁安琪将做到了极致。

       何为极致?无他即为极致。

三、读书十分有用

      很多人对读书陷入了有用无用论的误区,认为读书没有用。似乎并不能提升技能,带来经济上的好处。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这世上没有立竿见影的努力,也不会有、全然无效的努力,你读的每一本书,都是一次沉淀,在爆发之前你是无法感受到阅读的力量的。看看前主持人董卿,就知道阅读对于一个的影响和改变!

       而且对于丁安琪而言,阅读群书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不断的阅读和学习,她的成绩已上升到全班第二名,这都是拜阅读所赐。正是这样优异的成绩,使她能够得以报送到山东大学。考过研的朋友都知道,考一所学校的研究生,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的时间,而报送本身就为她节省了更多的时间。而节省这些时间,他又可以去读更多的书籍,就在书海里尽情的遨游,畅想自己,与名人对话。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四、段位不同,不可瞎喷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读书的好。纷纷加入到读书大军中,樊登读书的崛起,各种读书公众号的火爆,就是最好的注脚。

读书笔记

       但是,以大部分人的阅读量而言,远远谈不上图书馆女孩并驾齐驱,更遑论批评了。

        图书馆女孩并不是个例,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曾说,自己在大学期间读了800多本书,曾经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而作家沈嘉柯称自己大学时代阅读了万2万余本书,也同样受到了网友的质疑。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这,才是阅读的终极意义。

浮躁时代,阅读正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不能将阅读神圣化,更不应该大肆宣传无用论。

毕竟,读书的乐趣,是不读书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