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瞳子散大篇第四十五

2023-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开心农夫天意

【题解】

本篇主要论述瞳子散大,意在揭示眼睛的部分生理功能以及作为两眼之睛的“神水”之由来,对认识内修有重大意义;并且,从侧面告诉人们不能酗酒。

原文

云师问于岐伯曰:目病,瞳子散大者伺也?

岐伯曰:必得之内热多饮也。

云师曰:世人好饮亦常耳,未见瞳子皆散大也。

岐伯白:内热者,气血之虚也。气血虚,则精耗矣。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瞳子尤精之所注也。精注瞳子,而目明,精不注瞳子,而目暗。今瞳子散大则视物必无准矣,云师曰:然往往视小为大也。歧伯曰:瞳子之系通于脑。脑热则瞳子亦热,热极而瞳子散大矣。夫瞳子之精,神水也。得脑气之热,则水中无非火气,火欲爆而光不收,安得不散大乎。

云师曰:何火之虐乎?

岐伯曰:必饮火酒兼食辛热之味也。火酒大热,得辛热之味以助之则益热矣。且辛之气散,而火酒者,气酒也,亦主散。况火酒至阳之味,阳之昧必升于头面,火热之毒真归于脑中矣。脑中之精,最恶散而最易散也。得火酒辛热之气,有随入随散者脑气既散于中,而瞳子散大应于外矣。彼气血未虚者,脑气尚不至尽散也,故瞳子亦无散大之象。然目则未有不昏者也。云师曰:善。

陈士铎曰:瞳子散大,不止于酒。大约肾水不足,亦能散大。然水之不足,乃火之有余也。益其阴而火降,火降而散大者不散大也。不可悟火之虐乎。必认作火酒之一者,尚非至理。

【注释】

①云师:官名。云师,鸟师,或即当时管天象与某些生物的官员。否则,不可能精确地按季节日期知“乌始鸣,虫始动”等。

②气血虚则精耗矣:所谓水亏火旺。

③瞳子尤精之所注也:此句深具奥蕴!特别是内修返照为何极具威力?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岐伯更做明指:“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入于目而为睛”。由此可知作为瞳子神水的“睛”的实质为何,更透露内修垂帘守窍之机要。

④精注瞳子而目明,精不注瞳子而目暗:目呈现昏暗或白内障者,知为气血之亏耗,或饮酒过量所致,应分别防治。

⑤瞳子之系通于脑:这里泛言“脑”,如联系本经《奇恒篇》中“脑为泥丸,即上丹田也”一语,又具深一层含义。

⑥脑中之精最恶散而最易散也:脑藏精,恶散而易散,其散岂仅饮酒哉?

⑦然目则未有不昏者也:目昏暗乃由渐而进。

⑧尚非至理:天师在此着重言饮酒,非不知不仅仅是酒。

【直译】

云师请问岐伯说:眼睛发病后,瞳子就会散大,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这必然是因为体内有热,又多饮水的缘故。

云师说:世人喜欢饮水也是平常的事,没有见到瞳子都散大啊!

岐伯说:体内发热,气血就会虚弱。气血虚弱,精气就会被消耗掉。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上行贯注于双目,瞳子尤其是精气贯注的地方。精气上注于瞳子,双目就明亮;精气不能上注于瞳子,眼睛的视力就会变得模糊。现在瞳子散大了,那么观察物体的时候必然就会不清晰了。

云师说:然而往往会将小的物体看成大的。

岐伯说:瞳子与大脑相连系。大脑发热,那么瞳子也会发热,热到极点瞳子就散大了。瞳子里面的精华是神水。感受到脑中的热气,水中无一不是火气,火势爆发目光就不能收敛,怎么会不散大呢?

云师说:为什么火会如此肆虐呢?

岐伯说:必然是饮了火酒,并且吃了辛热的食物。火酒热性很大,又得到辛热的食物助长它,就会更加热了。并且,辛味会使气发散,火酒是气酒,也是主发散的。况且火酒属于阳气很大的食物,阳性的食物必然会上升到头部和面部,火热的毒气就直接进入脑中了。脑中的精气最怕发散,也最容易发散,感受到火酒辛热之气,就会一边进入一边发散。精气既然发散到脑中,那么在外的瞳子就会与之相应而散大。那些气血没有虚弱的人,脑中的精气还不至于全部发散,因此瞳子也没有散大的现象。然而,双目则没有不昏暗的。

云师说:好。

陈士铎说:导致瞳子散大的,不仅仅是火酒,大致肾水不足,也能导致瞳子散大。然而,肾水的不足,表示火气有余。补益肾阴的水使火气下降,火气下降后,瞳子也就不散大了。由此不是可以领悟到火的肆虐吗?一定认为是火酒引起的,还不是最明确的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