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亭下的思考
2018-11-07 本文已影响12人
江南海北的雪
清华大学里,一座自清亭,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去了。当然,自清亭,是因为朱自清在这里写过著名的《荷塘月色》。
亭下有一刻石,介绍了此亭的大概情况。原来是为了纪念朱自清逝世30周年,于1978年将一古亭命名为自清亭。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1917年,朱自华报考北大本科。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之以自警。 朱自清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他人如其名,确实做到了“自清”,毛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自清者,即使他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坏人的人,即使他对一件自己做的坏事百般抵赖,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坏人。强调的是,人本质的东西是很难变的。
有的人说“自证清白”,其实,自清的人,是不需要证明的,更不需要自己去证明。
我们强调“自律”,也就是要求做到“自清”。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说的是“清”与“浊”,与旁人无关。